标志着罗丹艺术风格成熟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塌鼻男人》。由于雇不起模特儿,他请一个跛脚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要绘他吃饱肚子就成。毕比的鼻梁塌陷,面容衰老丑陋,但在罗丹的限里,艺术的美丑和生活中实物的美丑,其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至少他从不回避形式的丑陋——这就是美术学院门外汉的好处。他发现毕比有什么地方正象那个鼻粱被人打断、因无尽休的巨量劳作而疲惫不堪的、孤独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在他们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他把这种人性的内涵揉塑在毕比那张皱纹纵横、发须凌乱的扭曲的脸上。光线随着脸上的坑凹不平而变幻闪烁着,给这张难看愁苦的脸带来了生气。罗丹捏塑的好象不是泥,而是光本身,它贯穿着罗丹一生的雕刻,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他贪焚地工作着,准备把这件作品当作自己的处女作拿去展出。由于他对待创作严肃认真,不愿草率了事,他错过了l864年巴黎有名的“落选者沙龙展览会”。在这里,有一大批真有才华而被官方沙龙拒之门外的艺术家展出他们落选的作品,还有一群罗丹新结识的当代艺术的叛逆者——年轻的印象派画家们展出他们不受欢迎的作品。当罗丹把“塌鼻男人”送交1864年秋季的官方沙龙时,遭到拒绝——它被认为造型过于古怪。1872年,《塌鼻男人》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沙龙展览会上展出,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展出作品,但毫无反响。罗丹就这样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作历程。和他的同道们一样,其作品越是有鲜明的艺术性,就越是不为世人所理解。直到其晚年,法国才开始真正认识了这位当时已征服欧洲的天才巨匠。
就在罗丹不得志时,他认识了缝纫女工玛丽·罗斯·伯雷,她年轻健美,成为罗丹喜爱的模特儿。很快他们就同居并有了孩子。罗丹不是凭着爱情而是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冲动组织了这个家庭,它使他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罗斯善良,可是不理解罗丹和他的艺术;妻儿给了他家庭的温情,却给他增添了经济负担。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在当时著名的学院派雕刻家卡里埃-贝勒斯(Carire--Belleuse 1824-1887)的工作室里当助手,按照卡里埃-贝勒斯的风格塑像,然后刻上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卖出去,罗丹休想有一点儿个性创造。这样屈辱地过了三年,他唯一的收获就是那不断塑像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活有力。(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