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说柳(散文)
(2012-07-23 08:04:01)
标签:
文学/原创旅游 |
分类: 散文原创 |
柳州说柳(散文)
春末夏初,因事路过柳州,我这次行程匆忙,无暇停留,但在火车上就有了写柳州和柳树的冲动。
记得还是十多年前,那是1989年夏天,我调到海南工作,途中经过柳州,曾经有机会在那里作过短暂逗留。柳州在那时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柳州遍地是柳,柳江两岸一片柳树,给柳江染上一色碧绿,微风吹起柳枝,随着风的节奏,婆娑起舞。清晨,漫步江岸,放眼望去,那纤纤柔柔的柳丝,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展现着无尽的柔美和娇情,而那片片柳叶缀着的晶莹的露珠,犹如美女身上的玉饰,妩媚可爱。“柳堤环翠”成为了柳州新八景之一。
一条清明澄澈的柳江,从桂西北绕山穿谷蜿蜒而来,流经广西柳州市中心,极尽了“九曲回肠”的情衷,把全市分成南北两部分。传说,南北朝时,在这条碧绿的柳江中,曾有八龙戏水,于是柳州又称“龙城”。阳光透过行道树上浓密的柳叶,给大地撒下一片摇曳着的光影。柳州的柳树、柳枝、柳叶,似乎都能给人以静谧凉爽的感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柳,是柳州的特征。柳州、柳江、柳树……甚至一些街道、店铺、旅馆,都用柳来命名。这里孩子的名字,也是不少是带柳字的。
的确,柳树是可以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树种,它不择地势的高矮,不管土壤是肥沃还是贫脊,只需随手砍上一段,或者折来一截柳枝,随便插下,它就能生根发芽,蓬勃地生长起来。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诗人写下了咏柳的诗篇,小时候熟记在心的《千家诗》中就有“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佳句。
为何柳州人如此爱柳?柳州人亲切地称他们的柳树为“柳州柳”。 柳州城遍地种植着柳州柳,人们好种柳州柳,爱护柳州柳。人们看到柳州柳,就会想起柳柳州,敬仰柳柳州。柳州看柳,更想了解最初栽柳州柳的“柳柳州”。
“柳柳州”就是柳州柳刺史,也就是柳宗元。他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字子厚,山西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原是唐朝的礼部员外郎,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任柳州刺史。依他祖籍,世称“柳河东”,他把柳州作为第二故乡,于是人们又称他“柳柳州”。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奉召回京。柳宗元结束了十年永州的“孤囚”、“废痼”、“流放”生涯,一路欣喜回到京都长安,但并未被重用,不料又改贬为柳州刺史。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刘禹锡虽然由司马升为播州刺史,但所贬之地比原来更僻远更艰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来到偏僻落后、土地荒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柳州,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作为一州之长的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决心为柳州人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办实事,不让岁月虚度。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努力去实践自己早年立下的“心乎生民而已”,“无忘生人之患”的勤政誓言。他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切真务实地为柳州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为后人称道的好事,得到人民爱戴。柳州人民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一直传颂着他的功绩,他对柳州文化的影响,直至今日,声名显赫仍有迹可寻。
柳宗元虽贬荒南疆,但他对柳州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柳州的四年中,足迹踏遍了近城远郊的胜景,并写下了《柳州水近治可游者记》等许多描写柳州山川的诗文。明人云:“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多次奔走于执政大臣裴度门下,设法营救他离柳州还京。裴度与柳宗元同系河东人,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了《柳宗元集》传于后世。
“柳州旧有柳侯词,有德于民民祀之”。郭沫若的这句诗,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柳宗元与柳州人民的深情厚谊。郭沫若诗称:“地以人佳人以地”。的确如此,柳州的山山水水因柳宗元这位大名人的称赞而更显得美丽,柳州这个偏僻的地方也因柳宗元这位名人在此做了四年刺史而名扬天下,柳宗元也因在柳州作了四年官而被后人尊称为“柳柳州”,一个人的名字和一个地名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这种情况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半,病逝于任上。他在柳州期间,革除弊政,解放奴婢,挖井开荒,兴办学堂,惠化于柳州之功甚伟,被柳州人敬称为“柳侯”。他去世后,柳州人仰慕他的为人,缅怀他的德政,为他建了祠堂,后来以祠堂为中心又开辟了柳侯公园。公园里更是巨柳蔽日,垂柳依依,面颊轻拂细细的柳丝。一走进柳侯祠,祠内有一块残破的石刻《龙城柳》,人们说,这是柳宗元仅存的手迹,又叫它“柳侯碑”。民间传说,此石能驱邪,如涉江河,携带它的拓片,可免风波之患;若供于厅堂,可增福消灾。此说虽是迷信,却反映了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崇敬之情。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主要政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废除奴婢,释放奴婢;破除迷信、去鬼息杀;开荒凿井,劝农生产;修复孔庙,兴办文教。
只提凿井一事,就可看出柳宗元心系黎民百姓之一斑。柳宗元到柳州时,柳州连一口饮水的井都没有,百姓饮用都要到柳江河取水,柳江河两岸陡峭路滑,人们取水非常困难,吃水得翻越高高的江堤一担一担挑回。柳州因地处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凿井不懂科学,经常造成塌方。柳宗元为了解决人们用水困难,自己筹了一些钱款,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经费,亲自带领民工进行勘测,利用科学方法,在城北开凿了水井。柳宗元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篇《井銘》。现在在柳侯祠展览的井口石,就是从城北的一口废井里运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