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开始读三国,从看改编的连环画,到后来大部头的原著,20年来魂牵梦萦,恨不能穿越时空,亲睹英雄人物的风采。三国的英文译名“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可谓神来之笔,这正是一曲充满英雄浪漫主义情怀的史诗,而“赤壁”这一段正是全诗的高潮,各类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充满智谋,权术,友情,拼杀......赤壁之后的故事似乎少了这份浪漫,没有了周郎的风姿,诸葛的塑造也逐渐由斗争中的挥洒自如偏向忠义,曹氏江山的换代,刘关张的逐渐消亡......赤壁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精英人物。
看完赤壁,才知道原来三国是每个男人的梦,每个男人都想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颗星,女人则心醉神迷于铁马金戈的英雄们.最羡慕赵薇演的孙尚香,可以“看看热闹,捣捣乱”,和诸葛的对手戏虽然有那么一丝噱头,但也不禁让人浮想连篇,恨不能改写历史,说不定又是一段佳话;金城武版的诸葛亮简直让我惊为天人,与我心目中的诸葛分毫不差,诸葛出山时年仅26岁,火烧搏望坡一举成名,原著中形容其“飘飘然有神仙之姿”,本就该是个聪明帅气的年轻人,本就该是易中天先生形容的“神仙哥哥”,只不知为何历来诸葛的扮相都偏于老成,那些说诸葛亮选角失败的人当真是头脑僵化,思维禁锢;梁朝伟的周瑜感觉略偏老态,但终于让我看到梁出演的比较阳刚的一个角色,尤其八卦阵中一场厮杀,让儒将更添一丝坚毅神采;只觉得小乔这个角色实在出现的不知所云,孙尚香本就是讨喜的角色,无论谁演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小乔的戏份实在没有设计好,幸而这本就是一部男人戏,花瓶造的好坏也就可以忽略。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反对的声音那么多,英雄难道不是人,难道就不能有鲜活生动的一面?非得说着文言文,一丝不苟的按原著来拍才好吗?台词的设计是那么实在,幽默,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刘备完全可以很朴实的编他的草鞋,很实在地劝诸葛亮多吃点,诸葛亮完全可以是个活泼幽默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机智地调侃周瑜,替马接生也符合“全才”的标准,曹操可以“捉刀”,就不能说“欲望使人年轻”吗?多么的生活化,更能为大众接受。娱乐是什么?就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势拍历史,“演义”愿来就有“戏说”的成分,“三国演义”与正史本来就有出入,翻拍演义难道还要遵循历史?那些反对的人真是太僵化,完全不能与时俱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圆了一个英雄梦,遥想当年,让人们进入无限的想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