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卷》之纵横家形象简析

标签:
先秦史传战国策纵横家文化 |
分类: 文学浅尝 |
《战国策》也称《国策》,是一部独特的国别体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独特的言论集、故事集。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诸侯、国君的活动和说辞,以及一些相关史实和历史人物。它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
《战国策》中的策士,都具有以小窥大的毒辣眼光和深谋远虑的政治头脑。他们的游说之词从整体上条例清晰、措辞雄辩,而在局部有勤于用典引喻,必要时也有激流勇进、请君入瓮的胆识。他们存于乱世,靠得就是一张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张仪,战国之君,“外欺于张仪者”,众矣!他们往往能在各个政治集团间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从而利于不败之地。
本文就以《战国策》叙述与秦国有关的五卷故事为例,分析其中纵横家的形象。
一、
这一类型的典型人物主要有司马错和范雎。
1.在《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一文中,张仪劝谏秦王直接攻打魏、韩中原之地,逼迫周王朝交出九鼎宝器。但司马错劝谏秦王攻打蜀地。最终司马错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取胜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清晰的条理,不是广博的典例,而是他的观点更有长远意义。张仪之计能使秦速拥象征权利的九鼎宝器,但会以还不够强大的国力遭致诸侯的齐攻。司马错的计策虽然不能一招制胜,但是它符合客观规律,能让秦国一步步地强盛起来,有了实力,才能心安理得坐拥九鼎宝器。
2.在《范雎至秦》一文中,范雎给秦王设计的政治军事路线深谋远虑,颇有后世诸葛亮给与刘备《隆中对》的感觉。范雎提出了三条意见:第一,外交路线——“远交而近攻”,先礼而后兵;第二,军事路线——断敌供给线,精兵攻险要,则霸业可成;第三,政治路线——加强军权集中制。同样的,范雎此次“演讲”,不需纵横家似的花哨点缀,因为他的思想内容本来就是高屋建瓴,有深远意义。
二、
这一类型的典型人物主要有张仪和黄歇。
1.在《张仪说秦王》一文中,张仪的主要目的是让秦王任用自己。于是他把劝谏词很清晰地分为三部分,第一,说明秦国现有谋士的低能;第二,秦国因谋士低能而在诸侯国间所处的不理地位;第三,应当任用自己,保证逆转局势。而在第一点中,他又用“此固无王之道一矣”、“此固无王之道二矣”、和“此固无王之道三矣”相互呼应,结构清晰的阐述了谋臣的三次重大失误,在第二点中,他又用“天下固量秦之谋臣一矣”、天下固量秦力之二矣“和天下固量秦力三矣”相互呼应,结构清晰地阐述了秦国在国际形式上的三处弊端。条理的清晰,使得本文虽长,却毫不偏离中心。
2.在《顷襄王二十年》一文中,黄歇受楚王之托,来到秦国谏止秦王伐楚。他先是用条理清晰的三部分——“王可谓能矣”、“王之功亦多矣”、“王之威亦惮矣”来显示秦王的实力之盛,继而阐述盛极必衰的道理,最后再切入正题——“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由于条理清晰,虽然正题于最后提出,听话者也丝毫不会出现厌烦情绪。
三、
引典举例的手法是说客在劝谏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手法。《战国策·秦卷》中《陈轸去楚之秦》、《秦武王谓甘茂》、《秦昭王谓左右》、《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都是这类手法的集中表现篇章。
在这里,仅仅列举陈轸的两则故事为典型简要说明。
1.《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一文,篇幅短小,陈轸主要目的是劝秦王不要帮助齐楚中任何一国,静观其战争局势变化。陈轸通过“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例子,不费多余口舌,便成功达到劝谏的目的。
2.在《陈轸去楚之秦》一文中,面对张仪对自己的怀疑,陈轸先用“楚人有两妻”的事例,说明了自己倘若向楚国泄露秦国的机密,只会导致自己在楚国无法存身。接着,又引典博喻——“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这样旁征博引,使得不用繁赘的说理,便能令人信服。
四、
这一类型的典型人物主要有蔡泽、姚贾和顿弱。
1.《蔡泽见逐于赵》中的蔡泽和《四国为一,将以攻秦》中的姚贾都是有胆识的谋士,面对应侯和韩非的责难,他们好不慌张,而是顺从他们的话茬,请君入瓮,最终用以对手的思路反驳了对手的观点。这种面对非难临危不乱的品质也正是优秀的纵横家所应具有的。
2.《秦王欲见顿弱》一文中的顿弱,更是有过人的胆识,他敢于直骂秦王不孝(当然这肯定是基于他对秦王充分了解之上的),秦王怒了,同时听他说个究竟的兴趣也上来了,因此顿弱能够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直接导致最终意见被采纳。
五、
这一类纵横家是最机灵聪慧的,他们的主要代表是张仪和苏代。
1.在《齐助楚攻秦》一文中,张仪为了达到离间一同伐秦的齐、楚耳二国之间的关系,先出使楚国,以利联合楚国,又去齐国,暗地于齐国签订和平协议。然后又巧激楚国辱骂齐国,最终导致齐楚联盟彻底分崩离析。
2. 在《甘茂亡秦且之齐》一文中,苏代为了使得背有逃亡之名的甘茂能在齐国获得高位,先去秦国,告诉秦王为了避免对秦国情况非常了解的甘茂为人所用,应当用上卿之位召回甘茂然后将其软禁;接着又用秦王的礼遇巧激齐王,使得齐王为了得到甘茂同样以上卿之位相迎。这种巧妙的激将法,着实让人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