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劳模评比的“伪命题”
(2010-12-03 17:24:49)

劳模评比的“伪命题”
在一位博友的博文中,看到对最近某次劳模报告的报道,其中写道:
“新时期的劳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过去那种简单地出大力、流大汗的苦干型劳模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能适应技术发展……”
看后觉得有的说法不能让我赞同。于是在文后写出一段评论:
无论是新时期还是旧时期,光是“简单地出大力、流大汗的苦干,都是当不了劳模的。只有既不怕出力、流汗,又善于动脑的,也就是既能干又聪明的人,才能成为劳模。
所谓“苦干型劳模”,要我说,那就是个伪命题。如果不同意我说的,请举个例子看看,过去的劳模,哪个能算是“苦干型”?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个人觉得,一个人,首先要善于动脑,想得高,想得好,想得对,即首先认识正确,才能有不怕出力、流汗的行动。思想支配行动,一个没有好的思想和正确的认识的人,难道我们能指望他能做出突出成绩来?
留言后,个人又对这个问题,接着思考了一番,写在下面,不一定正确,如有错误,还请朋友批评指正。
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伪命题”?细想起来原因复杂,恐怕与以下几点不无关系:
一是思维定势作怪。否定过去,推崇现在,如今在一部分人那里,似乎成了潮流。有一种思维定势,凡是过去的,都是不好的;凡是现在的,全是先进的。在他们眼里,1950、1960年代,怎么能和现在比?三四十年前的评比,哪里有今天的评比先进?
二是不排除对当权者的奉承和巴结。给领导拍马屁的人,什么时候都不缺,今天更是一种时髦。否定过去就是对现在的肯定。看现在当权的、管事的,多么英明伟大,什么都有创新,什么都有进步,劳模评比岂能例外?因此,指责过去的劳模评比“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能适应技术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是这样说话客观上能够规避风险。因为当着现在的领导批评过去,就等于对他们的赞美。这样必然顺他们的耳,合他们的心,受赞美者听着舒舒服服,赞美人的人也永远不会错,不但没有任何闪失,反而还可能得到好处。说不定哪位领导高兴,那些伪命题的编造者,还会受到大大的奖赏呢!
四是傻拉巴几,不能客观、历史地认识问题。其实,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历史地看问题,哪个时期、什么时候没有生产需要?哪个时期、什么时候技术不发展?难道只有今天的评比,才满足生产需要,适应技术发展?几十年前的评劳模,就不是满足那时的生产需要,适应那时的技术发展了?如果不是存心不良,有意拍领导的马屁,至少也是冒傻气、不能正确认识问题。
类似的“伪命题”,目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在某些人那里,一些话顺口就说,实际没有根据,经不起推敲、较不得真,虽然人们一般不怎么怀疑,但是客观上却是起着不好的作用。以后得闲,当再举出一些,尝试着进行探讨与分析。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