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穆穆-定远县著名人物传 新浪博客5周年
标签:
天气穆穆定远县中科院院士大气物理研究所 |
分类: 地域文化 |
http://s15/middle/4a43432bn794c86ad38de&690
人物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研究专题。兼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动力气象委员会(ICDM)委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季刊(QJRMS)编委会成员,美国气象学会"每月天气评论"associate editor,行星大气及其演变委员会(ICPAE)委员,美国《数学评论》特约评论员、<<自然科学进展>> (中,英文版),《大气科学》、《Adv. Atmos. Sci.》与《海洋科学进展》编委,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非线性动力学专业组组长,北京气象学会理事等。
创新性成果:
主要从事大气与海洋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和天气与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该领域是大气科学的前沿热点领域,穆穆在该领域做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成果。准地转运动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海洋运动。对其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研究,是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他与同事合作,建立了两维、多层和三维准地转模式的一系列非线性稳定性判据,有关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 该类条件中最优的”. “有很高的创新性”,“对于准地转理论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并且是自从该模式被提出之后被许多作者研究过的问题,做出了最接近于肯定的回答”,“极大地推动了对地球流体运动稳定性机制的理解”。
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性被认为是中尺度雨带形成的一种机制,是中尺度动力学和暴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该领域穆穆等的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一个重要的结果”, “令人印象深刻的应用”,等等。
非线性不稳定性导致的预报结果不确定性是天气和气候可预报性研究中的挑战性课题。穆穆等在该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他们提出了可预报性研究的三类子问题和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 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该项研究有信息量,包含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在大气和海洋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穆穆等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暴发的最优前期征兆问题,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热盐环流是当前国际上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领域另一重要问题。穆穆等利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揭示了一种依赖于扰动类型的非线性反馈机制。该机制阐明了非线性是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扰动敏感的原因,数值确定了导致气候平衡态转换所需要的淡水通量临界扰动的大小。该研究被著名杂志审稿人评价为:“该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令人非常感兴趣且写得很好”。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变分资料同化中,对具有开关的物理过程的处理是极其困难的。穆穆等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该工作被国际同行称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感兴趣且很富有创意的”.”该研究不仅是对数值天气预报,而且是对变分资料同化的一个重要贡献,”“结果是非常深刻的”.
国际影响:
穆穆已在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论文被美、法、中、俄、以(色列)、加、墨(西哥)等国科学家多次引用。他多次在著名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如EGS(欧洲地球物理学会),IUGG(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盟大会),IAMAS-IAPSO(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与国际海洋协会会议),等等。在AOGS和IAMAS 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共同主席 。
穆穆研究员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称号 。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与进步奖”。
论文:
[1] Mu, M., H. Xu, and W. Duan,2007, A kind of initial errors related to "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 for El Nino events in Zebiak-Cane model,Geophysics Research Letters,34, L03709, doi:10.1029/2006GL027412。
[2] Mu, M., W. Duan, and B. Wang ,2007, Season-dependent dynamics of nonlinear optimal error growth and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predictability in a theoretical model, J. Geophys. Res., 112, D10113, doi:10.1029/2005JD006981.
[3] Mu Mu and B.Wang,2007,Nonlinear in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a theoret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to finite-amplitude perturbations,Nonlin.Processes Geophys.,14,409-423.
[4] Mu Mu and Jiang Zhina, 2007,A new approach to the generation of initial perturbations for ensemble prediction: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52,No.12,1457-1462,in Chinese.
[5] Mu Mu Wang Hong-Li, and Zhou Fei-Fan,2007,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to adaptive observation ,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Sci.(in Chinese),in press
[6] Mu Mu, Zhiyue Zhang,2006,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s of a two-dimensional quasigeostrophic model,J.Atmos.Sci.,63,1587-1604。
[7] Mu Mu and Qin Zheng,2005, Zigzag Oscillations in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with Physical "On-Off" Processes, Month Weather Review,Vol.133,2711-2720.
[8] Mu Mu, Liang Sun and H.A. Dijkstra,2004,The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of ocean to finite amplitude perturbations,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34,2305-2315。
[9] Mu Mu, Wang Jiafeng,2003,A method to adjoint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with physical "on-off" processes,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60,2010-2018。
[10] Mu Mu, Wansuo Duan, and Bin Wang,2003,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
10,
493-50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