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前人的投资智慧,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这无疑是一条成功投资的捷径,这是我在学习投资发展史过程中最直接的感受,因为有些投资理论确实解决了我的一些投资困惑,也明晰了一些认知不清楚的风险。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早期投资发展史的内容。
1923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商品市场的某些问题》一书中对现货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一般情况下,期货的价格将低于预期未来现货价格,套期保值者必须向投机者支付风险溢价才能诱导后者进入市场,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常的反向市场”。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沃金发现期货价格和预期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比凯恩斯的研究更为复杂,认为持有现货会带来一定的“方便收益”,从而改进了期货价格决定的存货成本理论。
期货我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我知道的一定要强调一下:期货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给现货生产商和现货需求商做套期保值、平抑价格波动使用的,这是一个负和游戏的市场,其中的成本(摩擦成本)应该是这些要做套期保值者来承担的。这是理论上的设计,也是一个三赢(期货交易所,投机者和套保者)的设计。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如果你没有两把刷子(不是专业投机人士),还是不要在这里投机,如果投机失败,就是你替这个负和游戏的制度买单了。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出版了证券分析史上的名著《证券分析:原理和技术》,倡导采用基本面数据对证券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1949年,格雷厄姆再度出版名著《智慧的投资者》(又名《聪明的投资者》),对市盈率、红利率等基本面分析指标高度重视,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另外,威廉姆斯在1938年提出的公司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也具有重要地位,到今天仍然广泛使用。
我进入股票市场,学习投资并不是从价值投资开始的,也是从技术分析开始的。但是,技术分析并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交易的经验,用它来分析后期市场的涨跌是没有严格逻辑支撑的,所以,投资到了最后,许多人可能都会放弃专门依靠技术分析赚钱;同时,技术分析发展了这么多年,编了成千上万种技术指标,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吗?这也从侧面证明技术分析并不是一门严格的学问,而更像一门经验科学。
相反,我们看到从市场分析里面演化出来的许多理论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比如有效市场理论,比如行为金融学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蕴含在市场走势里面的逻辑知识层面的东西;因此,投资最重要的是回归到理性、科学和真理的层面,才能说你的投资真正的登堂入室。当然,我们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技术分析不重要,它也是辅助我们理解市场,甚至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回到基本分析,当我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商业知识之后,我发现投资给我打开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精巧复杂、竞争激烈乃至残酷的商业世界,甚至商业意识也悄然萌发。因此,我也非常感谢股票投资给我带来的进入主流商业世界的可能性。上面的话题太大,但是却不无道理,我们还是讲点干货。
对于我来说,我不会用简单的一种指标给上市公司定价,我会用两三种甚至更多的指标来进行验证我定价的准确性。对于增长缓慢的公司(0-20%),我一般用市盈率、股息率和DDM模型进行定价,同时也会参考市场的定价(年线、五年线和十年线);对于增长较快的公司(20%以上),我一般会用市盈率、PEG和DDM模型进行定价,同时参考市场的定价(年线、五年线)。如果问我什么公司可以长期投资的话,其实,我的思路和巴菲特是一样的,就是消费行业的股票,根据我四五年来和上市公司的交流和理解,只要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消费行业的公司的现金流通常比较稳定,当你用DDM定价模型的时候,对这种类型的公司不会感到太虚无。另外,我分享一个我选股的一个思路就是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和ROE之和,一定不能低于20%;如果单方面考虑ROE的话,巴菲特标准是不低于15%,我可以放宽到不低于12%,但是一定要有对应的利润增长。
最后,祝大家投资愉快,财富节节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