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构性行情的挑战

(2017-01-20 14:30:07)
标签:

杂谈

        随着股票投资越来越深入,除了觉着投资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未来学习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之外,另一项巨大的挑战,也让我怀疑过自己对公司的思考,以及对股票的定价能力。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2015年我之所以能够在5月份的高位去掉杠杆,是因为对于风险的害怕,但是,又在高位满仓加杠杆做银行,的确是受到了银行板块“低估”的引诱。这个案例极大的深化了我对风险的认知,在一个整体市场风险都很大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有低估的行业板块也不要去做了(何况我根本没有给银行股定价的能力),有可能那是一个坑。后来反思股灾,才知道这种结构性行情考验的不仅仅是人性,还有投资的专业水平。于是,我学到了在牛市顶部更需要保守的面对市场,更需要专业知识。


        世间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昨天刚打完左脸,今天又打右脸。时光飞快的流逝,走到了2016年下半年,看看国庆节之后节节攀升的上证指数,看看横盘八九个月不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指数,再看看自己几个月稳定不变的市值,非常的迷惑;后来发生的事情挑战性更大,上证指数上涨了两个月之后,需要调整,这个时候,横盘几个月的中小创毫不客气,跌的比上证指数更加的稀里哗啦,这时候,挑战来了——中小创的有些股票是不是跌出机会来了呢?能不能做长期买入呢?但是,再看看资产证券化率,还并不算一个非常低的位置(70%左右),心里更加迷惑。唯一能能让我兴奋一点的是,我经验丰富,知道这是结构性行情,而且知道碰到这种行情可以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来应对,既不至于错过机会,也不至于成本太高。


        我印象里非常清楚,在2012年年底银行股开始带领指数反弹的时候,那时候开启了悄无声息且不为人知的大牛市,一直延续到2015年6月戛然而止。开始的时候,银行板块带着上证指数狂涨,银行涨完之后就休息了,还碰到了2013年6月的钱荒,银行股的下一次启动就到了2014年3月份了。实际上那个时候中小板和创业板就开启了慢牛行情,一直到2015年6月戛然而止。而在2013年和2014年3月之前,基本上就是结构性行情,只有中小创表现活跃,大盘股低迷沉重。我那个时候有感觉,尤其是在钱荒之后布局中长线股票的时候,我还在犹豫,买大盘蓝筹?买中小板?还是买创业板?忽然有一天想明白了,走中庸之道:创业板最活跃,但风险大,大盘蓝筹风险小、稳定,但是半死不活,只有中小板看起来介于二者中间,可能风险和收益会适中,于是就这么下了决定,做了一个全部由中小板股票组成的长线实验账户。


        看来,这个结构性行情是伴随每一轮牛熊周期的,只不过我现在比13年更专业,经验也更丰富,对市场的认知也更深刻和清晰。但是,不管是13年面临选择的烦恼,还是15年面临牛市顶部的结构性分化,或是近期出现的结构性分化带来的定价疑惑,没有一次让人省心的。我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新的情况难以应对,但是这个结构性分化的问题确实是我投资近十年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巴菲特的名言:如果你不能确定你远远比“市场先生”更加了解你的目标公司并能够正确评估公司价值,那么你还是不要参加股票投资游戏了;就像他们在扑克牌游戏中说的那样:如果你玩了30分钟后还不知道谁是笨蛋,那么你就是那个笨蛋。


        最近一直想写这个问题,今天终于成文,分享给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