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大学里的读的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生物工程,毕业以后在精细化工车间工作了两年半,从来没有意识到工程师思维早已在大脑中生根发芽。在转行金融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具备了工程师的雏形,或者说是一个被雕琢已久的工程师,这可能也意味着科学和理性深入骨髓。
我是一个经常反省自己的人,关于工程师思维的想法也是上个月刚刚浮出水面,以前从未意识到工程师思维在我的投资中有什么影响,但经过仔细思索,却发现这个思维方式在我的投资中已经行稳致远。于是,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思考和总结在过去的股票投资中我到底哪些努力是符合工程师思维的,以便未来可以进一步发扬光大。所以,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学过什么?
工程师是应用型人才,这和投资股市的投资者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要把各种学科(比如:概率学、商学、经济学、投资学等等)的知识学会,然后应在股票投资上,最终获取收益。好,那接下来先看我学了哪些东西。
大学里我学过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是这些东西我都忘了,但是有一点我记住了,每次我想投机的时候,我都会在自己的股票池里,反复的筛选未来几天赚钱概率最高的那只股票。不仅仅考虑技术走势和波动率,还要考虑基本面和估值,还要考虑近期有无事件刺激等等,总之就是一定要找到确定性最高的股票才能考虑投机。
关于商学,其实就是买了本MBA的教程,自己看的似懂非懂的,加上自己法国公司的几年经历,能有一些理解。不过有一点我的确是做到了,我开始有了做生意的头脑,我想这对于做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巴菲特也说过他是个成功的商人。
关于经济学,这个也是自学的,我很早就开始学习经济学了。大学毕业之后,我发现我看不懂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信息联播,很是苦恼;心里想一个大学生看不懂这个新闻节目,应该是缺点什么知识,于是就买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是这套书激发了我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一直走到今天。
关于投资学,基本上就是考从业资格证的时候,《证券投资分析》里面有详细的讲述,后来看了《投资学》,基本上原理都是大同小异,主要内容就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学原理的主要内容也比较接近。其实,做投资和做实业是一样的,巴菲特讲的再清楚不过了——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公司十年,最好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要像买下整个公司一样去思考。正是由于接受了巴菲特所谈及的理念,我相当于在思维上又从金融回归到了实业上。
做了些什么?
投资这么多年来,我做了许多实验,其实,这些都是工程师实验思维的延伸;但在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是工程师思维带来的结果。
从2013年开始我开始了两个实验账户:长线的实验账户、短线的实验账户。到现在为止都是赚钱的,但性价比比较高的是长线实验账户,短线账户虽然也赚钱,但是紧张、焦虑、痛苦这些情绪很折磨人,有些事倍功半的效果。
从2014年开始建立了一个模拟账户——时间的玫瑰,运行两年多以来非常稳健,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
从2014年开始的两个板块的回归性实验,都验证了最初的想法。每年年底把当年走的最差的行业板块找出来,第二年这个板块的走势通常会强于上证指数,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两轮,也就是两年。虽然说这种实验结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的投资会有帮助的。
在上一轮的熊市里面,我听说过一种熊市生存法则:就是每天收盘前半个小时进场,博第二天早上的高开或冲高回落,只赚0.5%。我在上轮熊市里面做过两个月左右的统计,发现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在80%左右,算是非常的高了。这个实验是有用的,在最后一次统计的时候,我操作了一把,赚了一点钱。
哪些启发?
我们看各行各业的工程师他们为防范风险,防范主观和偶然性风险做了些什么,如下图。
http://ww3/large/4a433ae2gw1fbftoqkovij20wg0cu0x3.jpg
带电检修的工人,必须穿有绝缘功能或屏蔽功能的专用服装,才能规避中电风险,这些设备和措施都是根据科学原理设计而成。那么对于股票市场上的各种风险,我们如何应对呢?方法同样很多,选对股票,可以避免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选对时间进场可以避免波动性风险带来的困扰;选择好的价格买入可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大幅亏损,平稳持股心态;建立组合可以分散流动性风险、行业风险、个股黑天鹅的偶然性风险等等。
机械维修工,他们所用的扭力扳手,就可以成功的避免每个人或者某人每次用力不均匀带来的受力不均匀对设备的影响。那对于我们股票投资人来说,一份详尽的清单可以避免你每次决策偶然性和主观性,同时风险量化也会帮助你更清醒的认识目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投资组合又是一个避免偶然性的绝佳手段。
电脑工程师,他们设计出来的主机后侧的专用插孔,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不专业带来的操作性风险。对于我们股票投资人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
最后是车间维修工,这源于我在一个容易爆炸的氢化车间的经历,那个车间的维修工在动火之前,都是要填一份非常详细的检查清单,最后班长签字,主管签字,才能动火。那对于我们在股票投资上,也应该如此,通过列举清单,客观全面的分析目前的市场环境,到底市场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偏强还是偏弱,单边还是震荡等等,当我们分析清楚之后,再回到我们的操作策略上,评估目前的市场环境能否操作某项投资策略。
有何成就?
讲了这么多,工程师思维在股票投资上有这么的启发和应用,那么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最后就是和大家分享我建立在工程师思维下的投资体系。见下图。
http://ww1/large/4a433ae2gw1fbftqdkyk1j20wm0digq8.jpg
真理和智慧作为信仰层次的东西,自然不受工程师思维的限制,因为我除了工程师思维,还有农民的思维和哲学家的思维等等。但科学和理性是包含在真理和智慧里面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接下来就是理念层次,基本上我的世界观容得下投资和投机并存,但我并不同意纯粹的投机(赌博),我更深刻的理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投资是世界的本质,投机是世界的表象。
最下面是我学习股票投资以来的六大工具,其中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属于分析型工具,而策略建立和分析清单是属于操作型工具,资产负债表属于管理型工具。这六大工具可以帮助我不断的梳理市场,更加准确的判断市场,从而有利于我们防范风险和提高收益。
基本分析,内容主要就是教科书上所讲述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微观公司分析,最后再加上一点儿,就是风险定价。具体的内容不再展开,但我要提醒一点儿,上市公司基本上覆盖了各行各业,因此,你不必什么都懂,锁定好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即可,即巴菲特所说的知道你的能力圈在哪里,躲在里面,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锁定你的强能力圈。
技术分析,有许多流派,但从价格来看,分为微观K线,中观形态和宏观波浪(趋势),从维度来看分为时间、空间、量能和结构(各指数共振与分化),把这些东西搞清楚,基本上技术分析就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所以我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五维共振。
市场分析,主要是整个股票市场做一个整体性分析,包括情绪以及反身性,筹码分析的长短博弈,市场结构(轮动和分化),以及关联市场等等。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之后,除了对于判断市场有帮助之外,还可以做低风险投资和套利等等。
关于策略建立,主要是教科书上的主动型策略,包括交易型策略和事件驱动策略。交易型策略又分为均值回归策略、动量策略和趋势策略,还有一种多空对冲策略是机构用的,对于个人投资者不太适用。要提醒大家的是某种策略一定是适应特定的市场环境的,不可能各种策略适合各种市场环境,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关于分析清单,把上面三个分析型工具全部列清单分析一遍,最后做个风险评估,基本上就是分析清单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只需要做的工具,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这个工具可能会比较麻烦,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这些东西,但是过一两年之后,这些东西就会烂熟于心,分析起来就会非常快,这个过程是难免的,但是你想在股票投资上面赚钱,辛苦一点儿是值得的。
最后一个工具就是资产负债表,这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工具,上市公司用它来管理资产,个人和家庭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做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秘密——杠杆。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乱用杠杆,最后害的还是你;如果你能稳健的控制杠杆,尤其是低息甚至无息的负债,会给你的财富增长带来加速效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