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因美的一点观察和思考

(2016-10-18 09:32:18)
标签:

杂谈

​ 贝因美从14年开始业绩大幅下滑,究竟发生了什么,经过我近两年的观察,发现了一些东西,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来思考这家奇怪的公司。

从财务报告上可以看出从14年到16年其毛利率是小幅稳步上升的,小幅高于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但不知道公司的营销费用为何居高不下,13年销售额61亿,销售费用24亿,14年50亿销售额,销售费用22亿,15年45亿销售额,销售费用19.4亿;比较下来,销售费用的下滑速度远小于销售额的下降速度,这净利润自然无法保障了。这符合我以前对贝因美的判断,这家公司非常重视品牌和所谓的“爱心事业”,舍得花钱,这在A股是不多见的。

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贝因美的周转率在1左右,大大低于伊利股份的3和光明乳业的4,由于A股缺少主营婴幼儿奶粉的公司,没有办法准确对照,但和伊利和光明比起来,确实差很远。

从负债角度来看,贝因美还是一直比较稳健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稳定在20-30%。

从上面三个财务视角分析,贝因美运营能力并不强,总资产周转率太低;销售费用太高(或与其特殊的销售模式有关),而且销售模式使得销售费用的弹性很小,一旦营收下滑,费用无法快速同步下降,这是很大的问题。

除了上述公司经营的问题之外,我们再看看公司对外部环境的描述。

14年年报:2014 年,在配方奶粉行业变革深化的大环境下,公司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流程再造,与国际乳业巨头 恒天然达成战略合作强化国际供应链,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尽管业绩有所波动,但为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5年年报:2015年,在配方奶粉行业变革进入深水区的大环境下,在海淘、跨境电商、价格战的不断冲击下,公司继续实施转型升级,严控费用,优化成本,尽管业绩有所波动,但市场份额依旧保持。

从上述不多的文字中,大家可以感觉到婴幼儿奶粉行业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确实发生了腥风血雨的洗礼。至于能否浴血重生,我们一边观察公司的盈利,一边观察财务数据的变化,这些最能够说明公司变革转型、二次创业的效果。

2014年,贝因美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IBM,逐步向 “以产品为支撑、以顾客为中心”的消费者需求与价值观驱动时代全面转型。在充分考虑创新技术所带来的 挑战和机遇下,公司搭建、运行转型升级的骨干架构 ERP 及 CRM,把握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变化,应对颠覆性的外部竞争。同时,在公司内部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强化组织绩效机制,推进变革创新管理,组织提炼管理案例,开展经营管理指导,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015年上半年,公司启动经销商转型,即把经销商变为代理商体制,改革后的一级代理商直接从总部拿货,减少了分公司这个环节,缩短销售链条,让代理商深度融合公司供应链链条,共同应对新形式下的 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公司现主要采用代理商模式、KA模式进行销售,同时针对网络渠道,成立专业团 队运作电商和网络渠道,寻找新的业务模式。陈惠湘曾对媒体说过,2015年贝因美的1000多家经销商砍掉一半,应该说这个变化是非常剧烈的。

从最近两年的年报里,仔细的搜索出来一些细节,实际上对于没有经营公司经验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些东西挺难的,但可以感觉的最近两年贝因美确实在变革,但变革的效果至今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今年是和IBM三年合作结束的节点,从明年开始,我们仔细的观察贝因美的季报,看看在二胎政策的带动下,它的销售是否可以和整个行业一起增长,贝因美说的妇产医药建卡数(新生婴儿)没有低于30%的增长,到时候我们就看贝因美的增长能否超过30%增长即可看出其竞争力如何。假设今年贝因美销售40亿,那么明年增长30%就应该是52亿。


从战略角度观察,贝因美在上市后在战略方面还进行过重大的调整,就是从招股说明书中所说的同心多元化战略转向专业婴童食品的战略定位。​我还观察到公司的并不是特别重视研发,而特别重视品牌,可以想象,这里面应该是对品牌理解的不够吧。我想这些都是公司业绩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