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摸爬滚打四年有余,没有高手指点,没有师傅领路,有的只是高昂的“学费”。在2013年的投资经历中,很幸运的,我触碰到了金融市场的两大核心问题:风险和定价。
关于定价,教科书上讲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觉着是有用的,尽管有些人认为在A股并不适用。如果这些理论的东西在A股不适用,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论可以指导上市公司的定价。在此,并不过多的讨论关于定价的问题,还是谈谈关于风险的问题。
风险,这是2013年的投资最后进入我视线的概念。从定性的角度来理解风险,教科书上也讲的不多,主要是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我数学学的不好,也不需要把教科书上的东西搬到这里,我从自己对市场风险理解的角度定性的和大家交流交流。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行业周期性风险和个股偶然的风险。但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不幸的是,我在2013年全部碰到,切身体会了一把风险到底是什么。
先讲系统性风险吧,就是大盘持续性的大幅下跌吧。最典型的就是6月份因为流动性紧张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大盘在6月25日创下了1849点的低点。从5月份开始感觉不对了,没有想到6月份跌的那么惨。而到了年底,12月份同样的流动性紧张也带来了大盘的下跌,这就是流动性风险。
对于系统性风险,最重要的是能够敏感的提前知晓,并躲避风险从而保存实力。当然,流动性风险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系统性风险就是经济周期。对于银行体系资金紧张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一般就是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随着以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会消除的。但对于经济周期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可能时间就要长一点,国外的我不是很清楚(可能要1-2年的时间),但是国内的熊市一般都是四五年,甚至六七年,这方面要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然后是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先看案例一:从2012年开始,服装行业陷入不景气周期,到2013年年初,七匹狼已经跌去一半并开始反弹,我那个时候觉着机会来了就进去抄底,没有想到2013年又跌了一半,这抄在半山腰,亏了不少钱,最后出来了。印象里记得在2013年年报和一季报的时候,公司在报告里曾经提示过风险,可是我当时并未理解,这个风险意味着什么,直到自己又亏了一半的时候,才惊觉,风险原来这么大。
再看案例二:从2012年开始,同样的白酒行业也陷入不景气周期,到2013年10月份,贵州茅台已经基本上腰斩两次。我在10月底133元附近买了几百股,买入之后,我便后悔了——我听到分析师一直在讲白酒行业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可能要到2015年。而且,
我根据自己分析的波浪理论茅台离最低点可能还要一个月。我担心了十几个交易日,终于在它涨不动的那一天卖出了。果然,在12月的最后一天它还在创新低,我想这就是风险。
对于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从这两个行业的案例可以看出,这种周期性调整至少要延续一年以上,甚至两三年或更长。如果某一行业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话,行业周期可能就和经济周期一般长了,究竟有多长,看看中国远洋的股价走势就知道了。
最后,我们看看个股的偶然性事件的风险。2013年9月份,那时候正在做格力电器,一天晚上正在刷微博,看到格力电器北美公司召回产品的事件,因为之前有所报道而并未理会,结果第二天早上格力临时停牌,提示风险。后来发布的公告就是这个事情,有分析估计格力北美公司可能要损失10亿人民币,意料之外的黑天鹅,股票复牌后跌了三天,跌幅5%左右。庆幸的是,这是一家基本面良好的公司,这个事件影响了仅仅三天,5个百分点。我想这也是一个提醒,哪怕做短线,最好也要选良好的公司标的,不然一个黑天鹅,几个跌停板出不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从个股来看,偶然事件的风险大小要卡事情的大小,小的事件可能几天就过去了,如果是大的(比如引爆估值回归的事件)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了。我们看看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和重庆啤酒的疫苗事件就知道什么叫做大的风险了。
定量的风险管理,显然我是没有能力给大家分享心得了,这也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我这里想说的就是,首先要知道市场有哪些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如何的去应对,比如,行业风险和个股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规避。对于系统性风险,关于流动性的风险就要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关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就要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动态变化。
看得清风险,就守得住财富!祝大家2014年投资顺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