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说课稿

(2013-10-25 16:51:05)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说课稿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具体内容包括: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人死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单元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升感性经验,总结并运用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化,才能形成对知识深刻地理解。7——9的乘法口诀,由具体情境引出乘法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学习2——6的乘法口诀获得的经验和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并将过程展现在教材上,从而深化学生经历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调动原有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并促使学生在脑中进行整理和反思,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和策略。再利用知识的类推迁移,自主探索89的乘法口诀。

   2、重视口算教学,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标准(2011)》中对表内乘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运算能力不是一蹶而就的,它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发展起来的。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一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他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所以本单元是非常重要的口算教学。

3.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4.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

  五、课时安排

5.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六、分析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学生较好地记忆口诀,究其原因,是由于口诀数量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引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困难。例如,4×96×6或者4×63×8积相同或形相近的题目学生容易出错。而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