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皇明的人才观 |
“262”是什么?它一种机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为推动企业发展而创造的一种全新管理思想。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太阳能产业已经进入起步腾飞阶段,市场竞争亦日趋激烈。可以设想,为数不多的大品牌鼎立已为期不远,而众多的小品牌灰飞烟灭也在所难免。这期间,优胜劣汰的壮丽景观必将在这个崭新的行业里开始不停地上演。还可以这样设想,在整个太阳能行业里面,大致有三部分企业,像阶梯一样分为“262式”的三个阵列:一少部分在前边冲锋,像骏马一样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大部分在后边紧紧追随;最后一部分由于前进步伐缓慢或者不思进取,正逐渐地被市场陶汰。皇明做为龙头品牌,多少年来在各个方面一直领导着产业潮流,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并永远保持这个领袖地位,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皇明处在第一阵列的前沿,“世界太阳能第一品牌”就像那“肥沃的草场”,我们为其而执著。但我们的优势永远是暂时的,我们时刻面临着巨大挑战,强大的竞争对手像虎豹一样紧紧地尾随,我们不可有丝毫松懈,否则我们就会在序列中向下滑落。我们必须在这前后推拉中,以加速度前进,以永不间歇的动力创造日日新时时新的优势,在自觉的革命中捍卫皇明的至尊王牌。
而这,所需的不仅是强大的动力,而应是一种可持续的动力机制。这样,严峻的市场就逼迫着我们把寻找动力机制的目光落在企业肌体的内部,逼迫着我们把划分市场的“262原则”移植到、落实到企业。
人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内部,按人员的进步程度和工作业绩,我们可以把员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在不太肥沃但也饿不死的牧场上,有这么一群羊。其中20%的老弱病残,已失去了生命力,正在一天天地逼进死亡;有20%不甘于不饱不饿地吃,梦想着前面肥沃的草场、壮丽的前景,它们要飞,要跑,要追求新的生活,于是它们逐渐地变成了羚羊;60%的绵羊悠然自得、麻木不仁在那儿吃草,感觉不到牧场即将枯竭的危机,它们已习惯于安逸的生活,不想脱胎换骨变成羚羊。而对于后面豹子的追赶和吼叫也是无动于衷,继续下去就是被淘汰,进入被吃掉的危险境地。在员工中间,当然有一部分人踏实、敬业、富有强烈责任感,在环境不佳、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仍勤勤恳恳地工作,且做得很出色。而同时,由于天然的惰性,当然也有这样一部分不思进取甚至不作为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必将制约企业的整体作战能力。而后一部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人员数量,正是企业进步或后退的重要因素。沿着这个分析的结果,我们所应采取的措施也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对20%的中坚力量,不仅给予正常的工作报酬,还要给予奖励。他们代表了企业的先进方向,还起到了表率作用;其中60%的中间层,不思进取、小成即安或者没有做到应有的努力,要进行彻底的改造,从灵魂深处爆发一场革命,重塑崭新自我;另外20%的落伍者,把他们推向企业的“内部市场”,或者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在猛醒中奋发,或者被无情的市场陶汰出局。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使然,是残酷的市场竞争使然。在公司内部存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优秀者冲锋在前,常受嘉奖,就会有那“肥沃的草场”;落伍者被淘汰,就是那虎豹的口中之物;“中庸之士”,在这一前一后一拉一推的形势下,奋起直追。可以说,通过揭挖他们内心深处的伤疤,会深深刺痛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者的心。企业不是在陶汰人,而是从根子上“治病救人”。
20%、60%并不是绝对的数字概念,“262”是一种管理思想。它是用数字形象地说明一个比例问题。在市场的逼迫下形成的“皇明262理论”,不仅建立发展的有效动力机制和良性循环机体,使企业始终保持全新的活力而飞跃地前进。也必将在动态管理中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而尤其在人的改造方面,触动了员工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员工主动学习主动革新的欲望,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大幅度提高了人才的素质,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的,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终极负责,从深层次上达成了"企业以人为本"的使命。人是主体。一切改革都离不开人的思想问题。“262理论”,正是对于企业发展的一种本质上的要求。
“262”不仅适用于外部市场与产业,也适用于企业和员工;“262”不是一次性改革措施,在企业的每一个阶段在人才的某一个层次上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262”将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项长期的基本的管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