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留学(一)
(2014-06-17 19:19:01)
标签:
本科留学 |
分类: 经验分享 |
一个北京女孩本科去了美国留学,阿庆是前年在微博里遇到的她,@素隐行怪公子
一个可爱的姑娘。前几天阿庆给她派作业,让她聊聊留学的种种感受,丫头非常认真,陆续写了四集,非常受欢迎,看过的家长们都说像看连续剧一样!
关于本科留学(一)
录取结果出来的当天,上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下午我妈就打车带我去了新东方的留学咨询中心(我不是托儿,真的不是,我们家那会儿只知道新东方)这个决定完全是当天做出的,提前一天我们都没想过要走这条路,因为不知道专业调剂的结果会是这样。从新东方出来还去了其他几家留学中介,包括去欧洲的和去澳洲的,我们当时是真的一点儿不了解,又觉得自己没有SAT,没有托福,什么都没有,害怕没有学校要。恐惧,绝望,担心,我妈对我的失望和责备,自己对自己的失望,未来的渺茫无期……我当时的心情绝对是难受两个字描述不了的,好像所有的自信一下子全都离我而去了,觉得自己也许注定就是个失败,沮丧,伤心,还不敢当着我妈的面儿表现出来,晚上关了灯才敢自己窝在被子里小声儿哭,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五脏六腑都搅在一起往下坠一样。老师以前总是说高考是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我是从高考结束才开始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的。
当时新东方说去美国读本科要准备至少一百万的资金,这当时对我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我妈的态度很坚决,甚至打算要卖一套房子来供我读书,为这个她跟我爸吵了一年。有几次她甚至半夜睡不着把我爸拽起来“讨论”这事儿,我爸觉得一百万实在太多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欧洲(不含英国),因为当时欧洲的学校是不收学费的,只收大概五千欧元的注册费,就是如果读本科的话大多数国家都要求要学当地的语言(我知道荷兰好像不需要,荷兰有几个欧洲顶尖的商学院,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荷兰学校的学习气氛不怎么样,学生很懒散,上课聊天儿吃饭干什么的都有。我有个小学同学就是在荷兰读的本科,她说因为这国家福利太好了,所以都是**求着你上大学的。。。但是这个国家还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比如说买车是按几个车门收税的,不会荷兰语理论上是可以上学,但是荷兰学生不会愿意跟你玩儿,当然你会荷兰语也不等于他们就愿意搭理你等等。。。)。我家当时看上了德国的几个大学,工科非常强,就是要求德语成绩。于是我又在新东方报了三期的德语班,其实学习速度太快,我除了学会了发音以外其他的基本全抓瞎,就是说你给我一篇德语文章,我能从头到尾读下来,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到现在我妈都不知道我德语其实是这么个水平。言归正传,后来还是我爷爷奶奶突然说要出一部分资助,我爸才答应让我去美国或者澳洲。其实加上爷爷奶奶出的钱,那时候也还是不够一百万的,我知道我爸一定是咬牙同意的,那段时间他们俩每次为这事儿争执我都觉得自己是罪魁祸首,我父母是很少吵架的那种,我从小到大记忆力他俩吵架的次数我一个手都能数过来,那几个月估计就把十几年的记录都翻了几倍,心里的自责难以言喻。
再来说出国申请的事。拿到北邮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我妈把我拉到新东方除了咨询出国留学,还干了一件事儿,就是报了个雅思的学习班。在这里解释一下没报托福的原因,当时虽然去咨询了北美的出国留学情况,但是我妈心理还是更倾向于澳洲的,一个是知道他们一月份开始一个学年,可以少耽误半年,一个是那会儿认澳洲便宜一些,美元跌到比澳元便宜貌似是我出国以后的事儿,所以也是歪打正着。我从开始学雅思到正式考雅思,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我们开始考虑这件事儿比较晚,所以一切我妈都是按照赶集的速度来的。还好我英语一直不错,实际上英语是我唯一能在我同桌那儿找回场子的科目,那小子每次考完理综总把卷子在我面前晃,我就把我英语卷子压他那上面,并且还得把桌子拍的特响以示震慑,现在想想也是都够奇葩的。不过确实,我自从高一暑假把一套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书看完了以后英语成绩就再也没掉出过年级前十。高考英语大概是一百三十多分,我从来没考过一百四以上,因为全凭的是语感,我从小没系统地学过英语的语法,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还有就是考试作文爱用长句子,阅卷老师比较烦感的那种,卷面书写也是属于狂草类型,完全反应了被我稳重的外表假象所掩饰的狂野的真实性格。但是高中英语好的成绩和雅思高分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首先,题型的差别,考试类型和测试点的不一样,难度的明显上升,还有加上了口语。最奇葩的是雅思的听力里有各种口音,因为英属殖民地的范围实在是太广,所以联系里有各种澳洲口音,印度口音,阿拉伯口音,非洲不知名口音,还有香港口音……考试碰上哪种全凭人品。雅思官方的说法大概是,这个考试是测试你在英属殖民地的语言生存能力的,所以就忍了吧。我真正犯愁的是在口语上,其实不是我口语不好,打小学的标准英音,在学校里都很特立独行,发音比我从小到大所有的在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标准(课外补习班不算。并且没有任何不尊重英语老师们的意思,她们都是非常敬业非常优秀的教师,中国口音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多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人依然还是改不掉浓浓的乡音,更别提她们了)雅思的口语考试和托福不同,是面对面在屋里跟考官聊天的。我因为心里没底,报了一个考试前一天的口语模拟测试,是在一个考试中心,通过计算机跟另一个屋里的老外对话。我那个模拟测试非常糟糕,完全是张口结舌的程度,到最后那个老外跟不忍地跟我说,不要灰心难过,雅思考完一次还可以再考!!!连成绩都没忍心给我打… 我就怀着这种破罐破摔的心情进了第二天的考场,前面还算顺利,最后的口语考试,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题目,辩论素食主义这个问题,我选的是反对素食主义的,于是考官就站在支持的那一边,我记得他一句一句反驳我的观点,然后把我逼到了哑口无言的地步,从营养,从动物保护都是他说的占优势,最后我就豁出去了来了一句“因为肉比蔬菜好吃。”没想到居然给他逗乐了,点了点头,划掉了纸上一个已经打了的分数,给我改了一个。于是我口语以6分的成绩顺利低空飘过…… 这里也是给所有准备考雅思的同学一个建议,由于雅思是面对面考试,除了语言以外的因素很多,你的神态表情,你的应变能力等等,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be frank, be honest(坦率,诚实), 说白了就是实在点儿,别把答争执题的那堆废话扯出来,老外不在乎什么花了呼哨的意义啦,影响啦,你说的话,要句句到点儿,简洁并且思路清晰。这个时候不是炫耀你使用长难句的时候,口语的目的是交流,你也许写作的时候能憋出几个长难句,但是没出国生活过的学生很少能在说话的时候随口就招呼各种从句,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就别显摆,所谓没这个金刚钻儿就别揽这瓷器活儿,把考官绕晕了对你没好处。其实写作也一样,老外更注重的是你能不能简洁清晰并且有逻辑的表达出你的意思。记住,对阅卷的外国人来说,咱们永远是外国人,雅思考试是针对母语非英语的人群的,只看表达能力,绝对不是看你文采的,千万不要班门弄斧。并且切忌像本文一样长篇累牍。
雅思我就考了这一次,很幸运的考了7分,我爸那会儿还开玩笑说:“凡是能给你爹省钱的考试你都发挥不好是吧?”这个成绩确实给我找回了一点儿自信,后面就是各种准备推荐信,写个人申请信,找学校。新东方给我列了8所美国的学校,都是当时明确表示SAT成绩不是必要条件,并且可以接受雅思成绩的。由于我高中三年的成绩单很漂亮,他们当时给我找了这个范围里当时排名最高的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在纽约州的北部,靠近安大略湖,因为那儿的年平均降雪量达到了2.89米,所以被中国人戏称为雪城。我申请的那一年,雪城的排名大概是全美三十几,我是没报什么希望的,因为排名太高了,新东方也给我申的是Early decision(提前申请)。Early decision的申请截止日期要比正常申请的早一些,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申请这个表示你对这个学校极其感兴趣,每人只许申请一所学校的Early decision,并且如果录取就必须去,这样增加了你被录取并且别考虑奖学金的机会。当时做这个决定也是很犹豫的,雪城的排名确实很强,但是也是那几个学校里相对较贵的一个,因为是私立。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澳洲的学校先来的信儿,我申请的是墨尔本大学,当时在澳洲排名很靠前。面试是在中介公司的电脑上跟澳洲视频面试的,面试官是墨尔本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我到现在已经不记得具体说了什么了,就记得后来中介跟我说,我雅思成绩但复印件传真过去后不到半小时,那边的录取邮件就到了,所以那个面试我大概表现还算不错。后来决定没去是因为澳洲要求所有高中毕业生先读一年预科,不管你语言成绩怎么样,并且墨尔本大学没有给国际本科生的奖学金,又由于他的排名优势,学费很贵,五年算下来至少一百二十万,所以我们决定了放弃。但是在这里还是要给负担得起的家庭推荐这所学校,非常一流的学校,不只是在澳洲,在国际上也是,老师很温和很诚恳,后来那位教授甚至在十月份又来了一次中国特意跟我面谈了一次,最重放弃我心里是相当过意不去的。再加上澳洲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雪城的录取,很惊喜的,在十一月初就到了。那时候我们全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依然是没有奖学金,但是总算是有着落了,不至于只能在北邮读个凑数儿的专业了。后来经过考虑,我们决定了去雪城,正式开始了我出国留学的经历。
下一节我将说说“在北邮的一年以及国内外大学本科教育的比较”
~~~~~~
阿庆阿姨给我留了作业:“当初决定出去时的心情,刚到美国时跟原来想象的差异,在美国学习与国内的最大不同,以你的两地经历对比一下各自长短。”
现在是春假第二天,继续在华盛顿郊区,逛逛商场买东西,为明天进山做准备。晚上坐在宾馆里开始给@深夜走过长安街001
阿姨写文。这么几年让我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记日记,趁现在还记得住,多写点儿吧就是好多年没写中文作文了,文笔绝对比不了高三的时候了,见谅见谅
。
为什么出国
我决定出国比同龄其他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要晚很多。我是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才“迫不得已”做出这个决定的。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的小学在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初中考到了海淀的十一学校,高中是海淀区北洼路的那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是属于典型的普通中产阶级,虽然按照北京的生活水平来说,很有可能是在中产阶级偏下那个位置,但是那会儿家里没有特别的经济压力,我还是可以去超市买东西不看价钱的。去美国留学这样的事情,我们是想都没有想过的。同班有好几位同学,高一开始就各种SAT补习班,甚至还有中途去美国交换过一年的。说实话,那会儿看他们也没有什么羡慕的情绪。我高中是在理科实验班,我们(包括家里人)一直的概念是,国内的大学教育(高等基础教育)是比国外扎实的,尤其在理工科这方面。我父母给我的计划是,在国内理工科的大学读四年,然后出国读两年研究生,之后怎么样就看我自己了。家里给的资金准备也是只够两年美国研究生的费用的。
08年高考,两次模拟我的成绩都很不稳定。我高中三年的大概排名在年级一百多名左右(一共四百多人)。一摸的具体排名记不清楚了,但是肯定是比平时低一些的,二模考出了我高中三年最好的排名,是在四十名左右,并且比当时海淀区划的预估清华调档线只低了五分。我那会儿是极其兴奋的,赶上北航新开了一个打飞机制造专业,我一直相当飞行员,虽然视力不够,但是对这个行业还是充满兴趣的,按我自己的意图,第一志愿就是这个了。后来赶上四川地震,我爸因为是建筑结构工程师,被派进了去四川的援助专家团,家里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些。我高中是住宿的,到现在都还记得的我爸调令出来的那天晚上,他们俩开车来学校把我叫出来,在车里跟我谈,说让我一志愿报北京邮电大学,我的分数上北邮比较有保障,这样也能让我爸踏实去四川。我当时同意了,虽然出乎意料,但还是没有争执太多。由于我对专业其实没有什么比较执着的偏好,除了坚决不学商科以外,所以专业也都是家长给挑的。我记得一志愿一专业报的是北邮最好的通讯工程,班主任说如果我正常发挥的话,应该没问题。考虑到各位读者应该都是孩子上高中的家长,在这里我还要多啰嗦几句,那会儿我还不认识阿庆阿姨,要不然志愿应该会报的更合理。我那个志愿报的,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奇葩的典范,最后导致我差一点儿就成了失学青年。我一志愿报的是北邮,二志愿我们那届是头一届施行平行志愿政策的(我再忍不住必须吐槽一下,90年出生的这一代孩子简直就是杯具中的杯具!神马教改实验都赶上我们打头儿了,肩负越减负担越重就是从我们这届开始的,小升初电脑派位,初高中各种试验新教材。。。我们这届的家长的适应能力都被北京市教委给锻炼的倍儿好倍儿好的)吐槽完毕,回来继续说,我二志愿报的三个学校是北工大,吉林大学和首经贸。北工大是当时二志愿一个很受欢迎的选择,吉林大学是我妈妈的母校,并且她的同学正好是那一年吉大的招生办主任(现在不知道调哪儿去了),所以如果被吉大调档的话专业可以挑个好的。首经贸也是个著名的高分二志愿捡漏儿学校。所以面儿上看这么安排还是可以的。
二本的学校我压根儿就没报,当时觉得自己哪怕有一科睡过了没去考,也不会掉到一本线以下的。后来高考分数出来,我考出了三年来的最低记录!实际考了590分,加了市三好的十分加分,总分是600,我印象更清楚的是当时我们年级的平均分(加上理科普通班)是602,这是我头一次下年级平均分。(我再啰嗦几句,如果读者有高一学生家长的话,这个市三好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但是是很容易拿的10分,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也知道了,就我这样的成绩,按说在首师附这样的学校,又是在实验班,是怎么也轮不上给我的,但是市三好不是按年级排名给的,是按你三年六个学期的学期总评成绩给的。我虽然各种月考成绩一般,但是很奇葩地把各个主副科的学期总评都很稳定的拿了优,然后体育拿了三年的良。当时北京市给我们学校的名额是不少的,但是我们班符合条件的只有两个,另外一个是我同桌,那家伙后来考去了清华的计算机专业,不是因为感兴趣,只是因为计算机系分儿最高!您也可想而知我这三年受的是什么刺激了。很多成绩比我好太多的同学都栽在某一科上,并且大多数是不受重视的副科,音乐美术地理政治之类的,其实很冤。所以这个市三好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俩的,我知道的时候也极其诧异,这当时对我绝对属于天上掉馅儿饼一类的奇遇。我同桌那阵儿一直说我家肯定走了什么关系了,直到我把成绩单拍他脸上才让他闭嘴。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少数民族加分的话,其实可以试试争取这个)长篇跑题结束,回来说高考分数。我们那届北邮的调档线就是600,我是打了个绝绝对对的擦边球儿。后来知道,北工大一本二志愿的分数线在六百以上。吉大更绝,赶上了个特别红火的大年,居然一本一志愿就录满了,人家就没录二志愿的,首经贸一本二志愿的分数线比北工大低一点儿,但是也恰好在六百分以上一点儿,所以说我再少考一分儿,我那志愿就全作废了。。。
当时知道北邮调档以后,家里急的一团糟,我妈妈工作的关系认识一个北邮的老师,但是不熟,之前都没跟人家说我报北邮了,因为没想到会这么低的分数。除了分儿以后求人家,实话跟您说,礼也送了,跟人家特意嘱咐,调剂到纯数学纯物理我们都去,就是不想学商科,这会儿连我妈也支持这个决定了,北邮理工科好,商科纯粹是凑数儿。结果这哥们儿礼也收了,马屁也接着了,什么劲儿都没出,我还是让学校给调剂到了经管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不是说这个专业不好,也不是学校不好,是这个专业就不能在北邮学。后来在北邮一年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个判断,我记得学了一年,除了一些数学基础课以外,就是照着书本上的背。我虽然是个外行,也知道市场营销不是能靠背书学出来的。
我决定出国比同龄其他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要晚很多。我是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才“迫不得已”做出这个决定的。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的小学在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初中考到了海淀的十一学校,高中是海淀区北洼路的那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是属于典型的普通中产阶级,虽然按照北京的生活水平来说,很有可能是在中产阶级偏下那个位置,但是那会儿家里没有特别的经济压力,我还是可以去超市买东西不看价钱的。去美国留学这样的事情,我们是想都没有想过的。同班有好几位同学,高一开始就各种SAT补习班,甚至还有中途去美国交换过一年的。说实话,那会儿看他们也没有什么羡慕的情绪。我高中是在理科实验班,我们(包括家里人)一直的概念是,国内的大学教育(高等基础教育)是比国外扎实的,尤其在理工科这方面。我父母给我的计划是,在国内理工科的大学读四年,然后出国读两年研究生,之后怎么样就看我自己了。家里给的资金准备也是只够两年美国研究生的费用的。
08年高考,两次模拟我的成绩都很不稳定。我高中三年的大概排名在年级一百多名左右(一共四百多人)。一摸的具体排名记不清楚了,但是肯定是比平时低一些的,二模考出了我高中三年最好的排名,是在四十名左右,并且比当时海淀区划的预估清华调档线只低了五分。我那会儿是极其兴奋的,赶上北航新开了一个打飞机制造专业,我一直相当飞行员,虽然视力不够,但是对这个行业还是充满兴趣的,按我自己的意图,第一志愿就是这个了。后来赶上四川地震,我爸因为是建筑结构工程师,被派进了去四川的援助专家团,家里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些。我高中是住宿的,到现在都还记得的我爸调令出来的那天晚上,他们俩开车来学校把我叫出来,在车里跟我谈,说让我一志愿报北京邮电大学,我的分数上北邮比较有保障,这样也能让我爸踏实去四川。我当时同意了,虽然出乎意料,但还是没有争执太多。由于我对专业其实没有什么比较执着的偏好,除了坚决不学商科以外,所以专业也都是家长给挑的。我记得一志愿一专业报的是北邮最好的通讯工程,班主任说如果我正常发挥的话,应该没问题。考虑到各位读者应该都是孩子上高中的家长,在这里我还要多啰嗦几句,那会儿我还不认识阿庆阿姨,要不然志愿应该会报的更合理。我那个志愿报的,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奇葩的典范,最后导致我差一点儿就成了失学青年。我一志愿报的是北邮,二志愿我们那届是头一届施行平行志愿政策的(我再忍不住必须吐槽一下,90年出生的这一代孩子简直就是杯具中的杯具!神马教改实验都赶上我们打头儿了,肩负越减负担越重就是从我们这届开始的,小升初电脑派位,初高中各种试验新教材。。。我们这届的家长的适应能力都被北京市教委给锻炼的倍儿好倍儿好的)吐槽完毕,回来继续说,我二志愿报的三个学校是北工大,吉林大学和首经贸。北工大是当时二志愿一个很受欢迎的选择,吉林大学是我妈妈的母校,并且她的同学正好是那一年吉大的招生办主任(现在不知道调哪儿去了),所以如果被吉大调档的话专业可以挑个好的。首经贸也是个著名的高分二志愿捡漏儿学校。所以面儿上看这么安排还是可以的。
二本的学校我压根儿就没报,当时觉得自己哪怕有一科睡过了没去考,也不会掉到一本线以下的。后来高考分数出来,我考出了三年来的最低记录!实际考了590分,加了市三好的十分加分,总分是600,我印象更清楚的是当时我们年级的平均分(加上理科普通班)是602,这是我头一次下年级平均分。(我再啰嗦几句,如果读者有高一学生家长的话,这个市三好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但是是很容易拿的10分,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也知道了,就我这样的成绩,按说在首师附这样的学校,又是在实验班,是怎么也轮不上给我的,但是市三好不是按年级排名给的,是按你三年六个学期的学期总评成绩给的。我虽然各种月考成绩一般,但是很奇葩地把各个主副科的学期总评都很稳定的拿了优,然后体育拿了三年的良。当时北京市给我们学校的名额是不少的,但是我们班符合条件的只有两个,另外一个是我同桌,那家伙后来考去了清华的计算机专业,不是因为感兴趣,只是因为计算机系分儿最高!您也可想而知我这三年受的是什么刺激了。很多成绩比我好太多的同学都栽在某一科上,并且大多数是不受重视的副科,音乐美术地理政治之类的,其实很冤。所以这个市三好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俩的,我知道的时候也极其诧异,这当时对我绝对属于天上掉馅儿饼一类的奇遇。我同桌那阵儿一直说我家肯定走了什么关系了,直到我把成绩单拍他脸上才让他闭嘴。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少数民族加分的话,其实可以试试争取这个)长篇跑题结束,回来说高考分数。我们那届北邮的调档线就是600,我是打了个绝绝对对的擦边球儿。后来知道,北工大一本二志愿的分数线在六百以上。吉大更绝,赶上了个特别红火的大年,居然一本一志愿就录满了,人家就没录二志愿的,首经贸一本二志愿的分数线比北工大低一点儿,但是也恰好在六百分以上一点儿,所以说我再少考一分儿,我那志愿就全作废了。。。
当时知道北邮调档以后,家里急的一团糟,我妈妈工作的关系认识一个北邮的老师,但是不熟,之前都没跟人家说我报北邮了,因为没想到会这么低的分数。除了分儿以后求人家,实话跟您说,礼也送了,跟人家特意嘱咐,调剂到纯数学纯物理我们都去,就是不想学商科,这会儿连我妈也支持这个决定了,北邮理工科好,商科纯粹是凑数儿。结果这哥们儿礼也收了,马屁也接着了,什么劲儿都没出,我还是让学校给调剂到了经管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不是说这个专业不好,也不是学校不好,是这个专业就不能在北邮学。后来在北邮一年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个判断,我记得学了一年,除了一些数学基础课以外,就是照着书本上的背。我虽然是个外行,也知道市场营销不是能靠背书学出来的。
录取结果出来的当天,上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下午我妈就打车带我去了新东方的留学咨询中心(我不是托儿,真的不是,我们家那会儿只知道新东方)这个决定完全是当天做出的,提前一天我们都没想过要走这条路,因为不知道专业调剂的结果会是这样。从新东方出来还去了其他几家留学中介,包括去欧洲的和去澳洲的,我们当时是真的一点儿不了解,又觉得自己没有SAT,没有托福,什么都没有,害怕没有学校要。恐惧,绝望,担心,我妈对我的失望和责备,自己对自己的失望,未来的渺茫无期……我当时的心情绝对是难受两个字描述不了的,好像所有的自信一下子全都离我而去了,觉得自己也许注定就是个失败,沮丧,伤心,还不敢当着我妈的面儿表现出来,晚上关了灯才敢自己窝在被子里小声儿哭,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五脏六腑都搅在一起往下坠一样。老师以前总是说高考是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我是从高考结束才开始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的。
当时新东方说去美国读本科要准备至少一百万的资金,这当时对我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我妈的态度很坚决,甚至打算要卖一套房子来供我读书,为这个她跟我爸吵了一年。有几次她甚至半夜睡不着把我爸拽起来“讨论”这事儿,我爸觉得一百万实在太多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欧洲(不含英国),因为当时欧洲的学校是不收学费的,只收大概五千欧元的注册费,就是如果读本科的话大多数国家都要求要学当地的语言(我知道荷兰好像不需要,荷兰有几个欧洲顶尖的商学院,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荷兰学校的学习气氛不怎么样,学生很懒散,上课聊天儿吃饭干什么的都有。我有个小学同学就是在荷兰读的本科,她说因为这国家福利太好了,所以都是**求着你上大学的。。。但是这个国家还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比如说买车是按几个车门收税的,不会荷兰语理论上是可以上学,但是荷兰学生不会愿意跟你玩儿,当然你会荷兰语也不等于他们就愿意搭理你等等。。。)。我家当时看上了德国的几个大学,工科非常强,就是要求德语成绩。于是我又在新东方报了三期的德语班,其实学习速度太快,我除了学会了发音以外其他的基本全抓瞎,就是说你给我一篇德语文章,我能从头到尾读下来,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到现在我妈都不知道我德语其实是这么个水平。言归正传,后来还是我爷爷奶奶突然说要出一部分资助,我爸才答应让我去美国或者澳洲。其实加上爷爷奶奶出的钱,那时候也还是不够一百万的,我知道我爸一定是咬牙同意的,那段时间他们俩每次为这事儿争执我都觉得自己是罪魁祸首,我父母是很少吵架的那种,我从小到大记忆力他俩吵架的次数我一个手都能数过来,那几个月估计就把十几年的记录都翻了几倍,心里的自责难以言喻。
再来说出国申请的事。拿到北邮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我妈把我拉到新东方除了咨询出国留学,还干了一件事儿,就是报了个雅思的学习班。在这里解释一下没报托福的原因,当时虽然去咨询了北美的出国留学情况,但是我妈心理还是更倾向于澳洲的,一个是知道他们一月份开始一个学年,可以少耽误半年,一个是那会儿认澳洲便宜一些,美元跌到比澳元便宜貌似是我出国以后的事儿,所以也是歪打正着。我从开始学雅思到正式考雅思,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我们开始考虑这件事儿比较晚,所以一切我妈都是按照赶集的速度来的。还好我英语一直不错,实际上英语是我唯一能在我同桌那儿找回场子的科目,那小子每次考完理综总把卷子在我面前晃,我就把我英语卷子压他那上面,并且还得把桌子拍的特响以示震慑,现在想想也是都够奇葩的。不过确实,我自从高一暑假把一套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书看完了以后英语成绩就再也没掉出过年级前十。高考英语大概是一百三十多分,我从来没考过一百四以上,因为全凭的是语感,我从小没系统地学过英语的语法,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还有就是考试作文爱用长句子,阅卷老师比较烦感的那种,卷面书写也是属于狂草类型,完全反应了被我稳重的外表假象所掩饰的狂野的真实性格。但是高中英语好的成绩和雅思高分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首先,题型的差别,考试类型和测试点的不一样,难度的明显上升,还有加上了口语。最奇葩的是雅思的听力里有各种口音,因为英属殖民地的范围实在是太广,所以联系里有各种澳洲口音,印度口音,阿拉伯口音,非洲不知名口音,还有香港口音……考试碰上哪种全凭人品。雅思官方的说法大概是,这个考试是测试你在英属殖民地的语言生存能力的,所以就忍了吧。我真正犯愁的是在口语上,其实不是我口语不好,打小学的标准英音,在学校里都很特立独行,发音比我从小到大所有的在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标准(课外补习班不算。并且没有任何不尊重英语老师们的意思,她们都是非常敬业非常优秀的教师,中国口音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多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人依然还是改不掉浓浓的乡音,更别提她们了)雅思的口语考试和托福不同,是面对面在屋里跟考官聊天的。我因为心里没底,报了一个考试前一天的口语模拟测试,是在一个考试中心,通过计算机跟另一个屋里的老外对话。我那个模拟测试非常糟糕,完全是张口结舌的程度,到最后那个老外跟不忍地跟我说,不要灰心难过,雅思考完一次还可以再考!!!连成绩都没忍心给我打… 我就怀着这种破罐破摔的心情进了第二天的考场,前面还算顺利,最后的口语考试,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题目,辩论素食主义这个问题,我选的是反对素食主义的,于是考官就站在支持的那一边,我记得他一句一句反驳我的观点,然后把我逼到了哑口无言的地步,从营养,从动物保护都是他说的占优势,最后我就豁出去了来了一句“因为肉比蔬菜好吃。”没想到居然给他逗乐了,点了点头,划掉了纸上一个已经打了的分数,给我改了一个。于是我口语以6分的成绩顺利低空飘过…… 这里也是给所有准备考雅思的同学一个建议,由于雅思是面对面考试,除了语言以外的因素很多,你的神态表情,你的应变能力等等,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be frank, be honest(坦率,诚实), 说白了就是实在点儿,别把答争执题的那堆废话扯出来,老外不在乎什么花了呼哨的意义啦,影响啦,你说的话,要句句到点儿,简洁并且思路清晰。这个时候不是炫耀你使用长难句的时候,口语的目的是交流,你也许写作的时候能憋出几个长难句,但是没出国生活过的学生很少能在说话的时候随口就招呼各种从句,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就别显摆,所谓没这个金刚钻儿就别揽这瓷器活儿,把考官绕晕了对你没好处。其实写作也一样,老外更注重的是你能不能简洁清晰并且有逻辑的表达出你的意思。记住,对阅卷的外国人来说,咱们永远是外国人,雅思考试是针对母语非英语的人群的,只看表达能力,绝对不是看你文采的,千万不要班门弄斧。并且切忌像本文一样长篇累牍。
雅思我就考了这一次,很幸运的考了7分,我爸那会儿还开玩笑说:“凡是能给你爹省钱的考试你都发挥不好是吧?”这个成绩确实给我找回了一点儿自信,后面就是各种准备推荐信,写个人申请信,找学校。新东方给我列了8所美国的学校,都是当时明确表示SAT成绩不是必要条件,并且可以接受雅思成绩的。由于我高中三年的成绩单很漂亮,他们当时给我找了这个范围里当时排名最高的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在纽约州的北部,靠近安大略湖,因为那儿的年平均降雪量达到了2.89米,所以被中国人戏称为雪城。我申请的那一年,雪城的排名大概是全美三十几,我是没报什么希望的,因为排名太高了,新东方也给我申的是Early decision(提前申请)。Early decision的申请截止日期要比正常申请的早一些,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申请这个表示你对这个学校极其感兴趣,每人只许申请一所学校的Early decision,并且如果录取就必须去,这样增加了你被录取并且别考虑奖学金的机会。当时做这个决定也是很犹豫的,雪城的排名确实很强,但是也是那几个学校里相对较贵的一个,因为是私立。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澳洲的学校先来的信儿,我申请的是墨尔本大学,当时在澳洲排名很靠前。面试是在中介公司的电脑上跟澳洲视频面试的,面试官是墨尔本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我到现在已经不记得具体说了什么了,就记得后来中介跟我说,我雅思成绩但复印件传真过去后不到半小时,那边的录取邮件就到了,所以那个面试我大概表现还算不错。后来决定没去是因为澳洲要求所有高中毕业生先读一年预科,不管你语言成绩怎么样,并且墨尔本大学没有给国际本科生的奖学金,又由于他的排名优势,学费很贵,五年算下来至少一百二十万,所以我们决定了放弃。但是在这里还是要给负担得起的家庭推荐这所学校,非常一流的学校,不只是在澳洲,在国际上也是,老师很温和很诚恳,后来那位教授甚至在十月份又来了一次中国特意跟我面谈了一次,最重放弃我心里是相当过意不去的。再加上澳洲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雪城的录取,很惊喜的,在十一月初就到了。那时候我们全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依然是没有奖学金,但是总算是有着落了,不至于只能在北邮读个凑数儿的专业了。后来经过考虑,我们决定了去雪城,正式开始了我出国留学的经历。
下一节我将说说“在北邮的一年以及国内外大学本科教育的比较”
~~~~~~
前一篇:预测2014年度北京高考一本线
后一篇:韩国济州4晚5天参考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