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中的批次
(2011-04-12 13:44:10)
标签:
高考高校志愿教育 |
分类: 信息汇编 |
我们国家的传统重视顺序和位次,大到当朝大员职位的左右之分小到百姓家饭桌上成员的位置,皇帝的名字那叫“名讳”,每有新君登基估计得有几十万改名的。这种思维影响着我们衡量事物的标准,包括高考志愿选择时。
高招的批次设置,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使考生能够在不同梯度都有选择。但是,如同解放后定成分似的,带上地主富农帽子后想摘都难。对于大学的选择,我们很多家长有着同样固执的标准,认为“一”一定都比“二”好。其实,不一定。
高校批次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每个地区的考生数量有很大差异,但招生的高校数量是一样的,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将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比如,北京八万考生,河南考生九十多万,在河南一批招生的高校如果在北京也都是一批招,大家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现在每年已有二十多所一批大学在北京录不满。所以,我们常会看到有的大学在北京二批招生但在其余地区一批招生。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批集中了更多重点大学,但并非绝对。下面我们看看大约会有几种原因使得有些重点高校和专业在二批招生
1.招生策略“有意”为之。这一点可能刚介入高考话题的家长不太容易明白,还有情愿自降身价的?我举个例子,07年之前,东北财经大学在京二批次招生,06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04分。大家想想,录取线能到600以上的大学有多少?08年后招办要求东财一批录取,东财大多数专业挪到一批,那么,东财在一批录取还能达到600起步吗?肯定不能。
二批中毕竟不如一批重点大学和名校的占比高,高分考生在选择二批一时集中在数量相对少的高校上,不像一批大学多选择多也就更分散,所以在二批接到的从一批失守的考生分数会很高。
2.上面说过的原因,考生数量少,一批容纳不了太多的大学。
3.学制问题。比如医学院的很多专业都是长学制,昨天我看北医志愿者在士林苑的回复说北医的英语专业都是五年制的,所以短学制分开招生,如同国防生放在提前批招一样。
附:现有招生批次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