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话一箩筐

(2010-04-07 21:35:22)
标签:

2010

高考

志愿

北京

杂谈

教育

分类: 闲话一箩筐

                  年年高考愁志愿,几多家长不成眠?

 

                  有志有愿为啥难,全因拦道分数线。

 

                  分数线前忧与烦,高不笃定低不甘;

 

                  企盼良方好预案,来日举杯合家欢。

 

   顺口溜一段,本想整个抒情诗啥的结果更像八卦。既然是年年高考话志愿,阿庆收拾一筐旧话再加点与时俱进的话题应景儿———

 

   不用说现在的高三考生最累最烦最辛苦,阿庆从库房翻出家底,把丫头07年给一个学弟留言的回复第三次拿出来蒙事儿,不好意思啊。07年丫头被逼之下偶尔还能捏着鼻子进茶馆转悠一圈,大二后翅膀貌似已硬,任凭阿庆软硬兼施敢于公开挤兑茶馆是“一帮四五十岁老太太闲的”。谁碰上这东西替俺打她!

 

                      丫头给学弟的留言

 

   07年的某个周末,丫头回家在茶馆里浏览,看到一个高三学弟的留言,这个孩子也是说些发泄紧张情绪的话,丫头看后给这个学弟写了长长的留言,阿庆知道那都是丫头自己高三真实情感的表达,后来给搬到了茶馆的门口。今天阿庆转摘过来,送给正在奋斗的考生们————

 

   周末回家看娘亲的博,说两句。高三累,的确,然而你一味埋怨它的累,你就会更累,经历便值得珍惜,所以说,在累中,更该寻找那么一点夹杂其中的,或轻松或感动或让你停笔会心微笑或让你能更坚定地伏案努力的东西,然后你会发现,这种寻找,其实并不难。

 

   记得高三经常会学得很晚,烦了倦了有时会打开收音机,听一会电台广播。一直认为广播是一种很奇妙的媒介方式,它很私密,让人觉得你是唯一的倾听者,然而高三的那段日子,我却那么深的感到,它是一个可以让人凝聚而汲取彼此力量的地方。最爱听的,是101.8从晚上十一点开始的一档节目(写到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忘了那节目的名字,呵呵,怕是有段日子没听了),节目很平常,主持人的声音在那样的夜里显得很远却异常清晰,放一些这样那样的音乐,读一些这样那样的人发来的这样那样的话.然而有着那样的晚上,你在为该死的作业烦恼,你在为第二天的考试头疼,这时主持人会念出一条这样的留言:明天有考试,高三辛苦,我们一起加油!又或你在为报志愿而苦恼,你在为即将告别中学时代而有着小小的伤感,这时又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最终坚定了,选择了北大,我会努力!听到这些,在那样的夜里,学弟学妹们,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我讲不明白,但我想那种感觉,叫做“在一起”,你以为你很累,但有无数的人陪你一起累;你看到对面楼的灯全熄了,但却不知道隔壁的灯还在一起亮着;你以为你是个孤独无助的高三孩子,却在那一刻发现,有太多太多你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和你在一起,你们为着一个单纯的目标而辛苦着,生活单调却充实。你们可以把那些声音看作竞争对手,但在那个时候,我却被这样的声音打动了,他们的声音,不也一样来自你的心底吗?


   所以说,别怨,高三就是高三,它理所当然让你累,别试图去抗拒它,累中的那么一点点一丝丝的感动,都能让你收获力量.也许你们觉得我已经经历过才会说的轻描淡写,也许我的高三有一些遗憾,但这点滴感动的积累足矣让我自己记住和回忆到高三的美好,也足矣让我有愿望和你们分享这样的美好,累也是美好。

   那样的声音响起了吗?....“明天有考试,高三辛苦,让我们一起加油!”
 
 
             志愿填报小贴士:填报前需知道并弄懂并细细分析的七大指标
 
 
   一.个人分数定位——

 

   自己的分数大约考得多少(按平均数),相对应有哪些高校可以选择,这是第一步。

 

   二.学校往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位置和预报专业录取分数与录取分数线的分差——

 

   录取分数线不能只看一两年,最少三年,不能看绝对分数,要看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与重点线的差值,以及自己在上一条分析后的位次。例如,综合近三年情况看,中央财大在北京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全市4200名左右,在重点线上95分上下。

 

   三.学校今年预估录取线——

 

   其实招生人员与考生一样,有两个重要信息难以掌握:一是填报该校第一志愿的人数;第二,填报的考生整体水平如何。这决定了预估线只是一个参考,不等于高校的承诺,更不能作为考生填报的唯一依据。

 

   另外,应该允许学校的预估录取线与实际录取线之间有10分上下的波动,考生应有对暗存风险的承受能力。

 

   四.所在中学报考情况——

 

   考生除了了解自己在当地的排名外,还应了解自己所在中学的报考情况。如在选择外地院校时,同一所重点中学内的考生要了解同等水平同学的志愿,不能集中填报某一所高校,不然会引起志愿扎堆(例如复旦大学在北京一共才招11个理科生,你身边就有跟你同等甚至略高于你一贯分数的六个人报考,就应该考虑调整)。据了解,某年有两所重点中学的考生报考数就超过了这所高校在京的招生计划总和,结果不言而喻:该校当年的在京录取线大幅上升,很多优秀的考生痛失一志愿。

 

   五.所在中学往年录取情况——

 

   一所中学的学生水平或者说教学水平或者说高考平均情况是有惯性的,跟每个考生一样,每所中学也在地区内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位置。所以,考生应了解所在中学往年上重点线和其他各个批次学生的情况,同时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看自己在学校排名多少,按照往年学校学生被录取的情况,估计一下自己大概能够上哪个类型的大学。

 

   六.所在学校在区和市所在的位置--

 

   还是这个道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平均档次,一般是稳定的。要清楚自己学校和自己所在区在整个北京市(其他地方就是自己所在的考区)的位次。如宣武的区理科120名可能已经排到北京市四千多名,儿海淀的理科区120名可能却排在北京市220名上下。所以,更多的横向了解有助于正确的定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对意向高校要全面了解——

 

   综合运用以上几大指标,可较好地“定位自己”,确保自己的分数以较高的“性价比”填报一所适当的高校,但这所高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喜欢该校的校园文化,如是外地院校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等等,需要对意向高校有全面了解。

 

   填报志愿不仅要选准高校,还要对高校有充分的了解,确保自己进校“不遗憾”,没有太大的失落感,毕竟人生中最重要的大学四年要在这个高校度过。避免发生入学后才发现跟原来的预期大相径庭“苦熬”岁月甚至退学的事情发生(每年都有啊!)。

 

                                           现场咨询会上问些啥?

 

   1.前三年每年在本地区的招生人数.(通过每年该校在考生所在地区的招生总人数对比今年的录取比例是高于往年还是低于往年?分析自己的报考风险.)


   2.提档比例,是否退档.(如果提档比例是100%,120%,是否提档考生无特殊情况都会录取)


   3.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高校录取的最低分一般都是去掉加分后的裸分.有时,我们在历年分数分布统计中会看到有些比提档线低很多的分数,即是实考分.比如:一个体育或文艺特长生有60分加分,报考北大,又是地质或考古等专业,最后此考生实考在661-60=601分~~661-60-20=581分之间就会被录取。)


   4.哪些专业有过降分录取,哪些专业每年都降分录取(对于那些特别钟情于某高校的考生,在志愿中填上有降分的专业,大大提高了录取机会)。


   5.专业是否有级差,级差多少?(有些高校是每个专业都有级差,而有些是前两个专业有级差,具体情况要问清楚。更多的高校在逐步实行专业无级差的人性化录取方式)


   6.是否接收二志愿考生,是否预留名额给二志愿考生?如果留,预留的比例或名额数量(预留名额与一志愿未录满再录二志愿概念不同)。


   7.如接收二志愿,是否降分录取?如果降分,降多少?


   8.加分在专业录取时是否有效?(有些高校是进门后去掉加分以裸考分进行专业录取,但也有加分计入专业分配的,高校的自主招生的加分一般都可以参加专业录取)


   9.入校后是否有调换专业的机会?如果有,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才能申请?允许转换的总比例?(有些高校是在第一个学年末期如果学分达到规定的标准,再达到想转入的专业的要求,即可申请转换)


   10.保研比例。(打算将来继续读研的考生更要问清楚,高校每年的保研比例大约多少)

 

   11.外地高校是否承认北京市的政策性加分?

 

   12.预报高校和专业有无学生身体方面的特殊要求?如外交学院对于身高,医科类对于视力等的具体规定?

 

   13.入学后有无进入实验班或基地班等名目的考试?有无身体复检?

 

   获得自主招生的考生占用招生名额吗?———

 

   这个问题以前答复过,但依然有概念模糊的朋友。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考生如果本身高考成绩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即没用自主加分)就占用名额,如不够录取线需要使用自主加分就不占用招生名额。

 

 

   现在的大四中已弥漫着离别的情绪。丫头的室友,那个拜完卧佛寺就拿到南加州大学生命科学院PHDoffer的可爱姑娘有天特别正式的跟丫头说“等你毕业后万一没找到工作我就养着你,咱俩省点花足够了。”阿庆听着丫头的叙述都忍不住泪湿双眼,这就是最最纯粹的同窗情谊吧。每个人都有一段这样青涩的岁月,每个人都有一些无眠的黑夜,每个人回想起都曾被它触动心弦。这略带伤感的优美旋律长留在每一个懂她的人心里......

 

                           凤凰花开的路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