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成祥林嫂了,一唠叨就没完,本想一集说完的事又啰嗦不知还得几集?作业一汇报了自己对现在就职行业的浅显认识,肯定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即使同行各企业也有各自的规矩特点和企业文化,不妥之处敬请拍砖。不过,俺闪得快!
为方便大家的了解,先转帖上篇后有代表性的问题(当然这是我们公司的情况,其它同行企业会有各自的规定)———
新浪网友2010-01-14
21:59:17[回复] [删除]
请教您哈,金融圈子招人时,是不是很看重北京户口啥的呀?听说,有北京户口的优先,是这样么?
博主回复:2010-01-14
22:51:57[删除]
你好。
就我知道的而言,你听说的有些偏差。前几年我们还有引进户口的,但现在不行了。不过,在招聘时户口并不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只有在条件相同时北京户口的会占优。我身边的北京籍大学生是绝对少数,比起其它行业我觉得户口更不是问题。
新浪网友2010-01-14
15:27:49[回复] [删除]
普华永道的财务人员好多来自外经贸大学。年轻人一般能得到一些锻炼、但劳动强度较大,应聘的较多,流动的也频繁.
博主回复:2010-01-14
22:41:32[删除]
各个大学各种专业的都有招进的,包括四大也都有各种专业的,去年北医一个口腔七年的就被中金高薪签约。至于工作强度大是正常的。
母亲书斋2010-01-14
20:49:58[回复] [删除]
你说的那些哈工大学管理的,有北外学语言的,有北工商学材料的……,在你们单位从事的事务性岗位都是什么呢?
博主回复:2010-01-14
22:46:56[删除]
姐姐好!
企划、统计、人管、文秘等各职能科室都有,每个部门也都有专属的专业科别,各柜面也招一部分。
新浪网友2010-01-16 01:18:45
庆姐,据我所知北医长学制学生,大三下开始进指定医院实习,直到毕业都在医院。怎么能在贵公司实习且半年之久?你们那有医学相关实习?
博主回复:2010-01-16 14:32:36
你好。
首先,修正两点,一是那个毕业生是在中金实习并签约,我们公司不是中金,但离得不远。中金也好我们公司也罢都不会有专门给医学生设立相关的实习岗位,各种专业的实习生是在大学里的概念,进入企业后就要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安排在什么岗位实习,包括最后聘用什么样的人也是看重他在实习中的全面表现而非专业。
二是北医的长学制学生据我所知不是从大三就在医院实习。医学基础课就需要上两年,进入真正的临床实习最少也是大四以后的事了。进入医院实习也并不是全日制的,而是在学校和医院两边跑,实习和课程是穿插的。
另外,可能你对实习有些误解,很多的实习岗位并不需要跟正式员工一样的考勤要求,比如每周去两到三天、或几个半天,有些是可以商量的。我女儿在央视实习几个月了,她的专业跟实习岗位一点关系没有,她一般是周六日去,平时也每周去两个半天左右。
在写作业之前先声明一点,阿庆阐述的都是自己所了解和感受到的,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即使站在同一平台也会产生视觉误差,更何况是对事物和行业专业等的认识,其中观点难免带着浓重的主观色彩。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您有不同观点欢迎交流,但别激动。阿庆说话难听但从不说假话,也不愿刻意拐弯抹角回避,总觉得话不说透还不如不说。表述观点时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见谅,绝对对事不对人。我们大家的初衷是相同的,为了孩子选择专业包括就业时有更多更详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自己也通过交流知道更多信息。引用香港电视剧常用的一句话:此话就事论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昨晚跟丫头相约在长泡的会所,快八点时饿着肚子傻等的我接到丫头的电话“你先吃吧,我到怎么也得十点多以后。”十一点多姗姗来迟的丫头见面就说“我明天早晨还得去电视台,星期天学校有事,明天我就从电视台直接回去了。”估计俺的脸上有不争气的失落相?丫头拍拍俺“别生气,寒假尽量多陪你。”呸!谁稀罕!
丫头在央视实习是09年暑假开始的,初衷只是想为年末的申请增加些专业的经历,然后谋求人家给出个实习鉴定啥的,并没想呆太长时间。她在央视的具体实习岗位是少儿频道的某栏目组,她联系时人家正筹拍一个小学生教育方面的儿童室内剧,说让她等开拍再来。丫头隔几天给人家发个邮件,表示自己有时间、如有需要打杂之类的活计都可以随时出力。某日丫头接到栏目组负责人的短信“周六下午一点在梅地亚跟编剧一起分析剧本,有兴趣可参加。”丫头兴冲冲如约赶到,敲门后出来一年轻人问“你是某某吗?”“是”只听年轻人对屋内喊“那个北大高材生来了!”丫头大惊之余进屋一看,七八个人站着跟她打招呼“你就是那个高才生呀,正等你呢。”丫头受宠若惊连称“不是高材生、成绩不咋样。”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指着另一年轻女性对丫头说“就让她带你吧,她是这个剧的负责人。”这样丫头提前一个多月进入了剧组,每次通电话都同情的说那个编剧真可怜,常常写好的东西明天该拍了却被毙掉连夜修改、那个负责人如何厉害等等。正式开拍选的小演员都是从史家挑的小学生,拍摄地点也借用的小演员各自的家里。拍摄一般都是周六日,丫头要起大早赶到电视台跟着搬器械到现场,然后照顾几个孩子,哪个快该上了、不该上的陪着玩、订饭买饭,照顾几个小孩吃。丫头说有两个小男孩巨能吃,丫头订饭特意多给他俩多定两份,但吃完还要,丫头只能赶快再跑去买汉堡。一次拍摄间歇时几个孩子在拍摄地小区里的水池边玩,打闹中一个孩子掉入池中,连鞋带裤子丫头用吹风机吹了一个多小时才吹干,恨得丫头偷着吓唬几个孩子“下次再不听话我就踢你们!”晚上收工再跟着搬机器,其中一个拍摄地在南郊,一小演员家长见天太晚还经常开车把丫头送到地铁站,丫头见人家开着宝马挺有身份的样子套近乎问是干啥滴?知道是某大公司董事长马上说有个师姐还没签到适合的岗位、您公司招人吗?我师姐能力可强了。现在丫头跟着剧组一起做后期,不管将来是否用得着,有机会多学点总是好的。
专业是个太复杂又特简单的问题,专业的话题太多但似乎很多都是伪问题,专业是个无比重要但好像没必要那么看重,有人说选专业即是选行业,也有人觉得专业未必跟就业联系的那么紧密……阿庆觉得,都对、又似乎都片面,每个人的切入点不同、视角不同、背景不同、未来的期许不同、规划不同,对专业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就各异。今天,阿庆不想聊具体的专业,而是想说说憋了许久很难开口的心里话。所以难开口,是因为一是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内心的感受,也因为是真心话必定逆耳,并且必定会带着阿庆自己的主观看法从而片面。
好在跟大家相处久了大多能够彼此谅解,阿庆所说的和担忧的也都包括我和我的孩子,我们共同构成的这个社会和时代造成了年轻人身上的某些缺失,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
话题有些大。
一、挫折教育缺失。阿庆这里所说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这些年一直有种种让如今泡在蜜罐中的孩子吃点苦头的尝试,比如交换,比如主题训练营,比如支教,比如结对等等。初衷是好的,但几天十几天的肉体上寒点儿、素点儿、累点儿、不方便点儿,起到的实际作用有多少呢?阿庆知道很多这样的实例,我们的孩子在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下会因鲜明的对比思想震动一段时间,但离开之后忘记的更快。
时代造人,这个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质量高些的生活是好事。我们奋斗也好努力也罢,最原始的动力不就是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吗?最大的问题是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我们忽视了对孩子精神力量的锻造,安逸中长大的他们,享得安乐,却憷于面对挫折。我们从小到大有多少事是自己解决的?有多少架是自己打的?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有几个是扑到父母怀里痛哭流涕的?有几个父母搂着受欺负的孩子去帮着出气的?有几个家长对孩子挨了老师骂或打跑到学校骂老师的?开记者招待会?记者在哪?阿庆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住在农村,听说几里甚至十几里外的某村子演电影,几个孩子一招呼就走,路上都是庄稼地,可悲的是往往走的火急火燎,赶到了才知是乌龙,人家大队那晚根本不演电影。家长视若无睹,去就去了、回就回了,顶多问一句“今儿演的啥?”
独生子女从小的全方面被关注和被保护使得他们接受挫折和不如意的能力大大降低,受不得委曲是突出的共性特点,不止在家还是学校还是社会。阿庆认识的一个小学五年级男孩的妈妈某天特别气愤的说要给儿子转学,我不解已在最好的小学就读为何快升初中想起转学?原来一次数学课老师说了男孩一顿,孩子一抹眼泪说不想再去上课全家都受不了了,说孩子实在不愿再去就想办法转。阿庆极力劝解,一是老师批几句算什么?二是你转走是自己的损失、人家学校怕什么?转去的学校如果又有老师呲儿一顿难道再转?我们想想,自己从小到大受过多少委屈?我们有没有委屈过别人?都是避免不了的吧?
再说专业。刚上一个学期想转专业,一定要慎重想想,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为什么?现在想转是发现不如预想的好还是原本就不了解当初的所选?打算转去的专业自己了解多少?为什么想转去这个专业?是听那个专业的学生说好还是自己去听过多次课觉得确实适合自己?专业不是不能换,但不能盲从、不能冲动,万一转过去学一段时间又不满意难道再转?
前天某名校大二学生从五楼下楼忘走楼梯,直接从窗户跳下,亏得北京历史性的大雪,掉在雪堆上悲剧才被避免。听说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感情问题、从外地赶来的父母也和谐也不贫穷,只是两门功课挂科。挂科不要紧,找到原因补考嘛,下学期吸取教训努力学就是了。当然,这是个案,但遇到困难和挫折的逃避和消极态度却不是个别现象。
二、服从教育缺失。服从,不太中听是吧,但我们无论职位高低只要不是皇帝就是没完没了的服从和点头称是。作为社会人我们要服从法律法规、作为子女我们要顺从父母、作为员工我们要服从制度和领导……但是,现在的社会包括舆论和媒体等的引导都太强调个性。个性解放不是坏事,但应该有度还有具体场合具体环境的前提。不分场合的一味讲个性是会出问题的。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阿庆这种宁折不弯的暴脾气,也不会触犯规章、领导的要求也不会死对着干。“领导夹菜你转桌”,明摆着的不懂事,是吧?服从,是当好社会人集体人的必备素质,即使阿庆这种天生抗上脑后有反骨的也就是心里暗骂“噎死你!”罢了,O(∩_∩)O哈哈~~~
三、职业教育缺失。上溯到二三十年前,人们能有个工作就万幸了,还容你挑肥拣瘦?但回头看看,大多数都干得兴致勃勃、风生水起。我们所学专业一定都喜欢的不得了?我们现在所干和当初所学有多大的关系?
职业,阿庆觉得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不过是为生活中其它需求提供条件的资金来源渠道而已。你的专业未必是你的兴趣,你的兴趣也未必是你的所长。阿庆兴趣广泛,但认真问我到底理想的职业是什么还真说不出。我爱各种体育比赛、但当运动员肯定倒数第一;我爱各种乐器、但练起来手忙脚乱;我爱唱歌、但破锣嗓子近似臧天朔;我爱看电影但演还是导估计都票房毒药;我爱权力、但政治斗争中肯定成为牺牲品;我爱当老师、但家长肯定投诉;我爱刘德华、但人家不认识我、即使绑得帅哥归却随处有美女往自己老公身上靠我肯定抡菜刀……所以,所爱未必一定得到。职业如婚姻,你的身边人不一定是最爱的那个,最爱的成为配偶未必一定是佳偶。职业不过是生命丰满空间中的一间,是装扮其余空间的财务保障。
爱一行干一行是需要成本的。有人有幸职业与喜好重合,不重合也没关系呀?你有了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和欲望,你上班认认真真开飞机是为踏踏实实多挣钱,并不妨碍你下班开开心心下围棋;你上班全神贯注给病人手术不会影响你业余时间锣鼓家伙一响票上一出;你上班深入浅出讲课传授知识,不会干扰你夜深人静笔走龙蛇……如同嫁给了刘德华,我一定不愿刘德华是对桌的同事,不然再爱也架不住一天到晚对视造成的审美疲劳,对桌坐着金城武生活岂不更多彩?你可能说典型阿Q思维,阿Q多聪明的人呐!难得糊涂,估计是板桥的同门师弟。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反正不等着孩子挣钱,本科毕业接着学吧。接着学不是错误,但为什么接着学很重要。我们年轻时为什么没有“啃老”这个词?因为没的啃,父母脖子抻长了盼着赶快能有挣钱的帮着分担生活费用、帮着养活弟弟妹妹,工作不如意你就在家“宅”着?自己都不会饶恕自己,再说也不会有那样的思路呀。如今,一对父母一个孩子,即使不富裕多数也不至于等着他们赶快毕业工作挣钱买米下锅,更有一些家庭三辈子不工作都够吃好喝好的,不理想的工作不伺候!
什么是理想的工作?轻松自在、社会地位高、钱多、离家近,这样的工作有吗?可能有,但我无比清醒的知道轮不上我。
我身边的年轻同事北京籍特别少,不是公司偏爱外地户口,而是京籍学生依赖多生活成本没有,干活就挑剔多,太累不愿干、钱少干着冤、上级骂几句受不了,所以留下的真没几个。前年一个北工商毕业的小伙子在我们部门,正好他负责的工作经常跟我们打交道,小伙子挺活分表现也不错,半年多后突然辞职了,听说因为工作太多太紧张跳槽至一新进入我国挂牌开业的金融同业,两个多月就又离开了,在家闲了将近一年才找到新工作。试想,来去之间的两年时间如果安心在原岗位,也许升职了加薪了,即使这时再走也资历厚些能力强些吧?
我们都是一个孩子,都自觉不自觉的怕孩子受委屈,情愿自己多吃苦受累也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阿庆也是如此,心里明白做出来糊涂。其实丫头有必要读研吗?有必要留学吗?她不是学者型的人,在大学里多耗的两年其实不如在实际的工作中“读研”、锻炼、成长。
一个人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四年的大学充其量三年的专业学习真的算不了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不过是职业旅程中的第一张短程车票,现代社会的知识爆炸使得毕业就意味着知识滞后,不断的再学习始终伴随,意识的形态、学习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你登上什么样的客船……
个人观点,如有冒犯,再致歉意。
品茗阁阁老随心天成,儿子09年高考以优异成绩全奖进入澳门大学,天成对留学的各种问题各个环节都十分关注。此次阿庆布置作业后,天成写了跟熟悉的行业有关的介绍和自己对选专业的看法,非常全面且深刻,尤其昨天的作业,对石油化工行业做了全方位的介绍。谢谢天成。以下是随心天成博客的链接———
随心天成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