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到成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华丽转身开始了


标签:
大学新生校园生活杂谈教育 |
分类: 经验分享 |
从孩子到成年,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就从现在开始……
同学相处之道别再小孩子气
怎样处理寝室关系?怎样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对于准大学生而言,要面临的问题可不少。
主动了解减少矛盾
寝室矛盾是大一新生常会碰到的问题。多数学生之前没有住校经历,现在一下子要独立,要学会与人合作,难免不适应。对此,家长要给孩子打“预防针”。
“如果最难相处的人你都能相处好,这样才算你的本事。”现在独生子女多,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建议大一新生把与人相处看做“学习本领”,把与室友相处得好看成一种成就。抱着这样的心态,就都能度过“危险期”。
据了解,部分大学生在处理寝室关系时常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逆来顺受,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要么侵犯了别人的权利都还不知道。而有些寝室学生贫富差距明显。富有的学生买电脑、买手机,过于张扬,会给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在进入新环境时,新生应主动多了解彼此。如果室友比较贫寒,就不要总说消费购物等话题,更不能故意显富,否则寝室气氛容易有“火药味”。而专业心理咨询师则建议,新生应以成年人心态来看待问题。或许中学时还未成年,还可以小孩子气,但在大学就要完成身份转变。学生应相互体谅,能让一步就让一步。
——对即将到来的大学新生活期望不要过高。
多数同学从没住过校,初入大学校园时多少有些忐忑。一年后再看这段经历,其实住宿与走读主要的不同就是被动与主动的不同,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自己安排好时间,以及保持个人及周边环境的整洁等。
而在如何与室友相处的问题上,谦让和为对方考虑是最重要的。“刚开学的时候一个室友因为要准备高级口译考试,每天2时睡觉6时起床,难免影响到其他同学,不过室友们都毫无怨言。后来她通过了考试,大家都为她高兴。”学姐举例时表示,“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情况,所以要能够包容他人,这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也能得到帮助。”
室友朝夕相处难免有矛盾,尤其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生活习惯不同,常会引起一些误会,这就需要彼此体谅。大学时的住宿生活是人生中独特的经历,要珍惜与室友之间的友谊,“在这里,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课余生活不宜一口气报多个社团
“新生的通病其实是一口气参加很多社团兼学生会工作。”大学的新鲜感会让有些学生冲昏头脑。他们会把自己每天的日程塞得很满,校学生会、系学生会工作一大堆,唯独没有学习时间。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再怎么说学习都是重中之重。
经验表明,根据自己兴趣,新生参加一到两个社团,或参与适当学生会工作是可行的。但这些活动的前提是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
校园恋爱不以荒废学业为代价
新生进入大学,必然碰到另外一个新挑战——“恋爱”。对于这门选修课,如何对待也是摆在学生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建议准大学生不妨把校园恋情当作“练习”。不过,练习归练习,无论结果如何,要从心里尊重自己尊重对方、尽量不让自己和对方受到伤害。学习才是主业。
现在,各高校对恋爱都采取不禁止不鼓励的态度。千万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不要刻意追求恋爱的感觉。大学生不妨先从朋友做起,顺其自然。如果确实日久生情,那也不必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关键在于,新生要清楚在两情相悦之后,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爱情应是两人继续积极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以荒废学业为代价。
在规划支出的同时,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补贴。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便加入校园媒体,更多的同学则选择了做家教来充实“荷包”。关于兼职,学哥学姐们大多表示,不应该把兼职仅仅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他们并不推荐发传单、校园代理等兼职工作。另外,在寻找兼职时也应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上当受骗。丫头的一个外地同学就在大一的寒假被网上一家招兼职推销文具的公司骗了700元押金。对于要求提前缴纳各种名目费用的不管看着多诱人也不要动心。
调整学习方法别再被动学习
高中来自于老师、家长的“高压”已经不在,在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反而会让新生“找不到北”。无数的事实说明,有很大比例的大学新生自律能力差,没有约束,出现严重的学习懈怠现象。而在大学以自学为主的氛围中,“消极怠工”常会招致恶果。
成绩落差正常重在调整心态
在大学校园里,“自己学”的意识相当重要。新生要从高中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转化到主动学习。其次,不要再指望老师下课找你谈心,每节课讲评作业。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也是值得学习的。基本属于三不管了,一切的一切都靠自觉。
而由于大学精英荟萃,难免原先学业优异的学生不再拔尖。在这里提醒每个新生,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差异,尽力而为即可。而在出现问题时,不要怪罪别人,要先分析下自己。比如,在文科类专业中,老师开的必读书目很多学生都觉得看不完。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就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了。如果学生是在理科类专业,那就要注意课后主动和教授交流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时上课确实会像听“天书”。
某老师透露,在去年带大一新生时,有个学术论文竞赛。本来大一新生就不具备成熟的学术能力,重在参与而已,正确的心态是继续努力。但有学生落败后就怪罪教授评分不公平,这样实在不应该。
自己安排学习跟上教学速度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的学习环境相比之前要轻松得多,所以自律在大学学习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比如文科所修课程平时基本没有课后作业,但在期中和期末时学生常被要求完成课题研究或论文,如果平时过于松懈,面对这些大作业难免感到无所适从。老师通常会为学生开出阅读书目,若平时有阅读的好习惯,期末时就会轻松不少。另外,与高中学习不同,大学的课程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参与,小组报告是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小组的规模由2人至10多人不等,要求学生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初入大学课堂时,部分同学可能会怯场,推荐这类同学多参加一些社团或学生活动,以锻炼公共演说的能力。
相比而言,读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则表示大学的学习难度跨越很大,学习进度也相对更快。与高中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不同,大学考试通常只有期中与期末两次,这使得一些同学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松懈,然而一旦没有跟上学习的进度,便很难在短时间内补上来,部分学生因此在考试中落马。所以,自觉跟上教学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余力则最好进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