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后,“那些事儿”几个字成了无比热门的文章题目,什么读研那些事儿、考公务员那些事儿、工作那些事儿,等等。阿庆与时俱进,聊聊高考经历的那些日子和“高考那些事儿”。
昨天,性急的朋友问阿庆孩子高考后长长的暑假应该怎么安排,我笑她急脾气。一想也是,志愿选择这道大题答完以后,干等着考试的这二十天,是否“闲的”难受、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阿庆善解人意,呵呵。不过现在说暑假还太早,得卖个关子,把这个话题从单本剧抻成连续剧~~
哎,想当初!丫头报完志愿后,阿庆心里老是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像大战之前的寂静,但这寂静不让人平和,却让我有摸不着边际的心慌。按说该做的事儿很多,采买下厨、收拾卫生,却是到了单位呆不住、回了家又不知干什么。
阿庆心乱,自认为心理素质极佳,怎么会这么不知所措。丫头爸的一句话点中了要害:丫头高考是咱们这个家成立二十年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也是最大的一件事!对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经历的无论工作生活中再多的曲折跟马上来临的孩子高考比起来,都算不得什么了。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不但造就了这些孩子的特质,也使我们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在面对唯一的孩子的问题时无比重视、无比脆弱。
丫头在班里几乎每周都按高考模式做一套篇子,每次的成绩都是阿庆第一句的问话。每一分成绩的起伏、每一个名次的变化,都左右着我的神经。丫头在报志愿的那几天也特别的敏感,听到某成绩一直比她好的志愿比她低紧张:妈,她才报北外,我是不是太冒险了?听到某成绩不如她的报得跟她一样更紧张:妈,他都敢报,今年是不是报的超多?
丫头是个性格温和的孩子,对于经常听到的青春期叛逆之类的在我们家一直是传说,因为丫头一直跟父母很亲密、跟同学老师都和睦友爱,但在报完志愿的几天后激烈的指责阿庆。一天放学回来我问今天做篇子了吗?多少分?第几名?听到成绩不理想,阿庆脸色不好看,没想到丫头突然爆发:“你就从来没鼓励过我,老是打击我的自信心!我考不好你的脸拉的比驴脸还长(现在想起还无比愤怒,恶毒的人身攻击!),考好了你准说今天题简单吧?你自己也不检讨检讨,我上学十二年你给我做过一次早饭吗?!”。
阿庆愕然,不明白那么平和的丫头突然“发疯”,丫头爸敲锣边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被打击了尊严的阿庆是个“贱骨头”,从那以后,每天变着花样做菜,浑素搭配、层出不穷。不只如此,丫头的房间不时有鲜花出现,百合、玫瑰、郁金香,春色满园、花香四溢......阿庆说话的语气也超级温柔,正要忍不住得意自己的表现时,丫头说:你还是该怎么嚷嚷怎么嚷嚷吧,别这样,我心里没底,你没事儿吧?
第一集就到这里吧。就这么罗嗦、就这么琐碎、就这么平淡、就这么......但我相信,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里,都这么的刻骨铭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