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验分享 |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阅读理解真的那么难吗?以至于有的地方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均分还达不到阅读题总分值的一半。阅读理考察的是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也是考察同学们的常识。很多人以为只要紧扣原文就能够做好。我觉得这个思维方式首先就有局限。对阅读理解,尤其是现在的高三学生,专家有如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读题时要学会联想与想象.一方面要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要发挥想象力从逻辑是去推测你还没有读到的下一段会说什么,这点对英语和语文都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自己的阅读积极性来,从而使自己读完题目后精神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对作者原文的理解是在自己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就避免了随意猜测的盲目性。
2、找中心句,中心句在哪里呢?应该是在文章的问题中,也就是说,阅读后面所考察你的问题基本上透露出了关于某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所以,在不明白的时候要靠问题来提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原文与问题相互印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3、阅读理解不要刻意地去多加练习。当然,阅读的速度是可以提高的,这一方面得益于多读,另一方面更是得益于扎实的基础知识,那些句子词组你都了如指掌了,阅读的速度稍加努力立刻就能提高。
4、平常的阅读难度要高于高考阅读的难度,那才能有好的效果,不然作用就不会很大。所以在选择阅读的材料时,一方面是练习题,另一方面建议同学们尝试着读几篇难度较大的文章或者小说或者新闻或者其他的都可以。长度是平常阅读的两倍或三倍就可以。反复琢磨,不必力求上来就全盘把握,看看你自己是如何去理解一篇有难度的文章的,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很容易找出来,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吗?一定要自问一下,如果是不该犯的错误,那为什么自己犯了错?这样就可以从思维方式纠正自己,以后在做题目的时候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错误自然减少。阅读理解的练习不求多而求精。
最后,英语和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考察自己的综合性感知能力的题目。所以,平常练习的时候,能画图的就要一定画在草稿纸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一遍而知难点重点在哪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必须结合起来。
听力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分是五分之一,其比分之大使得考生不敢对其有半点的马虎。因此,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在高考时甚为重要。
◆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
◆注意各个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进行优化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
◆目前高考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叙述或对话话,所以听录音时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long,howsoon,howmuch)、数字(howmany/howmuch)、选择(which…)等,以便检查答案。
◆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开首和开首段,往往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讲话目的、主要内容、作者、论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由等。
◆不管听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记下来。
◆保持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因为某些地方听不懂而心烦意乱,纠缠不休,一定要平静地听下去。否则会导致既丢"芝麻",又丢"西瓜"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