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其实,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安排好。可以根据学习的地点分成两大块:学校和家庭。因为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各有优势,学校里有老师资源,不懂可以及时请教,而在家中有比较大块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支招]
在开学之初,一定要根据学校和家庭地点的不同,设计两个侧重点不同的方案。适合独自复习、需要大块时间记录背诵的知识点,尽量在家里复习;而各种疑难、需要求助于老师或同学的,则留在学校里完成。
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好时间,既要合理休息,又要充分利用好每段有效时间。比如每次临睡前阅读一篇经典美文,既是享受又能帮助提高写作;起床穿衣时听两首外文歌曲,既提神醒脑又可锻炼听力。学科之间也可以穿插复习,比如背诵古文和作英文习题交替来做,既可缓解长时间埋头某一学科的疲劳,又可提高学习效果。当然,一定要按照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来统筹时间。
误区2:只顾“补缺”忽略优势科目
[分析]
事实上,复习课比平时的课程更重要,老师不仅会帮学生巩固旧知识,还会在每堂课上拎出一些难点和要点,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复习。如果不认真听讲,往往错过了复习重点,也由此失去擅长学科的优势。因此每年都有学生在高考中弱势学科成绩有所上升、优势学科却“爆冷”的情况。
[支招]
提醒“长短腿”的学生,“查漏补缺”固然重要,优势学科的复习更不可忽视。应该保证每堂课专心听讲。至于较为弱势的学科,可以在课后或家庭的复习中多花些时间。
误区3:缺少计划“指哪打哪”
高三的下学期,有些学生一心扑在复习上,至于各种考试和其他重要事宜,则抱着“兵来将挡”的心态,事到临头才拨出时间匆忙准备,如此“指哪打哪”往往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
[分析]
高三下学期既是复习的冲刺阶段,也是“多事之时”,在开学之后,会考、英语口试、各科的模拟考,以及5月份之后填报志愿,将会接踵而至。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阶段点,不可避免,当然也不能临时抱佛脚。
[支招]
在开学之初为自己制作一张计划表是相当重要的。建议在请教老师之后,将本学期将要到来的几次大考和几件重要事宜“排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将之按进度列入到个人的复习安排中,不要让事情来安排你,导致手忙脚乱,
而是要你来安排事情,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慌.
前一篇:小语种报考,你知多少?
后一篇:家长心急莫帮倒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