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刻苦 动机要适度
董利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硕士,中国新东方心理咨询网创始人。
动机之故事篇
小张是一个正在上高三的女孩子,十七岁。自幼聪明活泼,在高中二年级以前,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对小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小张也希望自己能有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让父母为自己高兴、骄傲。
进入高三不久,小张的学校就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月考。在这次考试中,小张的外语和数学成绩刚刚及格。在学校里老师批评了她,回到家里父母直对着她摇头叹息。小张自己也对这次月考耿耿于怀,她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地度过黑色高三,也对考上重点大学失去了信心。
从此,小张不再有原来的豪情壮志,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老是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觉得前途渺茫。上课的时候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她想提高学习成绩,可就是好不起来,想好好做题,可一做就心烦。又一次的月考,小张的学习成绩从高中二年级时的班级前十名,一直下滑到班级倒数二十几名……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我常常遇到像小张那样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前来寻求帮助的同学。他们的家长一致反映孩子学习的状态不好,缺乏学习的热情,懒懒散散的,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后不完成作业,考试时马虎作答。无论父母劝、骂还是讲道理都不能改变孩子这种精神状态。而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总觉得没劲,想努力学好,可是看着书本就发困,做起题来就心烦。
动机之问诊篇
在临床心理学上,这种学习倦怠、厌烦、拖沓的精神状态被称为学习动机缺乏或者学习内驱力不足。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不明确。同学们想过自己是为谁而学、为谁而考吗?有的同学就像小张那样觉得读书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有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高考;还有的同学认为成绩好了就能上个好大学,从此自己衣食无忧。对此,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这些外在动机不足以支持你战胜学习的种种困难,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上挫折,就会失去学习动力。
2.
对学业失败的错误归因。我们很多同学在学习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偏激地认为偶尔的学习失利就是高考的失败,人生的失败。总喜欢把成功归结于运气,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足。这种习惯性的错误归因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常常带有自责感,自然就少了对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
3.
缺乏学习成就感。学习成就感是由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成功堆积而成的。但是在学习中我们总是喜欢用一道道的错题抹杀掉自己在整体上的进步。也习惯拿自己与成绩好的同学比,结果越比越觉得自己没有救了。
动机之优化篇
找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想办法优化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学习内驱力。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1.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将学习目的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实际能力制定出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太高就容易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太低就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只有难易度适中的学习目标才能激起我们强烈的学习动力。
2.
学会正确的学习归因。人总是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归因。在追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时候,同学们最好将原因归结于不稳定但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努力程度。当学习成功的时候这样归因就可以促使自己为下一步的成功继续努力,而当暂时失利时,我们也能够对自己说,我的努力程度还不够,还要加把劲。
3.
培养自己的学习成功感。多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不要盲目地和成绩优秀的同学横向比较,而是要同过去的自己纵向比较,看到和过去相比自己的进步。
动机有强弱 适度才是真
朱美云
重庆朱美云心理咨询所所长,心理咨询专家。
老师和家长从来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我们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只重视学习动机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学习动机的负面效应。或者说,我们没能清楚地认识到怎样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动机之过强篇
学习动机问题的表现之一是学习动机过强。不少同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非常优秀,可进入高中后,逐步成为了后进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动机过强所致。有位来求助的同学在中学时几乎都是年级的第一、二名,并多次代表他所在的学校去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比赛,并且都获了奖。在家长眼里,他就是一位天才;在老师眼里,他是学校的骄傲;在同学眼里,他是他们的偶像。这些荣誉和光环,使他觉得自己必须永远是年级第一名,决不容许任何人代替自己或超过自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半期考试中,他的成绩下降到了第四名。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于是他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但结果却是越来越糟。读高一时,他的成绩滑到了中下水平,到了高三,就成班上倒数四五名的差生了!由于实在不能接受现实,没读完高三上期,他便休学回家。前来咨询的时候,已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这种让人痛心疾首的案例在心理咨询所已是司空见惯。
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除了总是追求高目标外,还有过于好强好胜,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敏感紧张,不是高估别人就是低估自己,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更不能接受失败。
要矫正动机过强,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必须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成败问题,既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二是要能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时高时低,让自己既能达到又不能轻易达到,从而使目标成为自己信心的保障和激发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三是要转变成功观和完美观。即要将“只有达到目标才是成功”变为“只要追求就是成功”、“只有十全十美才是完美”变为“只要尽力就是完美”。
动机之缺乏篇
学习动机问题的表现之二是学习动机缺乏。现在很多同学厌学、逃学、恐学。究其原因肯定很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动机缺乏。有位学生告诉我:“我们学习完全是父母的意思,是为了让他们脸上有光,同时也让老师能多得一点奖金,与自己根本没什么关系”;有位同学振振有词地对我说:“学了有什么用?好多大学生毕业,根本找不到工作!我的爸妈没多少文化,可还能挣大钱!我现在不学,以后也还是百万富翁!”;有位官员的女儿得意地说:“你不要以为我现在学习不好以后就没前途,我以后绝对比别人有出路!”
学习动机缺乏症导致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随随便便,考好考坏无所谓,成天只讲吃讲穿讲玩,处处摆阔。结果导致他们出现了另一类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厌倦痛苦、上课萎靡不振、课后行为放纵懒散、学习活动意志薄弱,同学面前内心自卑,逃避退缩,破罐破摔等等。严重者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或成为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患者。
矫正动机缺乏症,也需综合治疗:一、要激发学习动机,让自己在心理上承担某种责任,转变不正确的学习观,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为别人学”转换为“为自己学”。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学习不只是挣钱当官,还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人生、实现自我。二、培养自己的学习乐趣,让学习成为自身的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三、学会高求低比,即:追求自己经努力能达到的相对较高的学习目标;不时与比自己差的人比,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动机之辨别篇
学习动机过强或缺乏都容易导致学习的效果不好,所以,要想达到学习的最理想效果,就必须切实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而最能有效解决学习动机问题的办法是让学生保持中等的或合适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中等或合适的学习动机不仅能有效防止心理问题的出现,而且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怎样的状态才是中等或合适的呢?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方法,同学们可以此来检测自己是否处于合适的学习动机水平。
1.
有无具体的学习目标?
2.
所制定的目标经努力是否能达到?
3. 有无学习兴趣?
4. 有无作息规律?
5.
有无锻炼、娱乐或休闲的时间?
6. 精力是否充沛?
7.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是否得到保持?
如果上述有5条或5条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达到了中等或合适的学习动机水平。反之,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