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孔孟

(2006-09-28 21:50:48)

  今天看到电视上祭孔才知道是孔子的诞辰.这样一个伟大的大家不止我作为老乡感到自豪,中国人以至全球华人都应感到如此殊荣.让我们把孔子精髓继承下去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誓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http://www.yxdoor.com/Article/UploadFiles/200603/200603101154181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轻的战场
后一篇:孟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