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搏击俱乐部大卫芬奇布拉德彼特 |
分类: 醇酒醉影 |
昨天晚上看了《搏击俱乐部》,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1999作品,在拍摄《搏击俱乐部》之前,已经有了三部引人注目的影片:《异型3》、《七宗罪》和《心理游戏》
运动片的风格,有人称其为"MTV风格",芬奇有心要让《搏击俱乐部》成为一部视觉杰作,以死亡为主题的幽默随处可见.讽刺文学、暴力和难以预料的故事结局构成了现代社会中永恒的、有力的语句
"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一,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二,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没有动荡与变革来证明自己的出众才智,缺乏精神领袖而丧失灵魂皈依的源动力.我们都在麻木地饰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忠诚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这些正是爱德华.诺顿在影片上半部分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所要演绎的空虚怅惘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所要面临的是斗争或是妥协的两难抉择,于是彼特所饰演泰勒.德顿作为诺顿分裂人格的另一面出现在影片中,并且作为精神领袖带领着一代人进行着颠覆传统颠覆自我的搏击.彼特所领导的这场精神革命的任务不仅仅是要颠覆传统的生活模式,他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颠覆这一代软弱的男性角色的阉割意识,因此他选择了暴力作为手段,意图带领这群精神的阉割者重新夺回人的自然本色
彼特的理想慢慢成为现实,整个世界都在宣泄,都在革命.可是当人们找寻自然本色的过程中,随着欲望的不断成长,彼特领导的搏击俱乐部成了不可思议的暴力组织并且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当人的暴力本能和欲望本能被唤醒的时候,即使是魅力十足的彼特这个精神领袖也无法阻止自己走向极端.搏击俱乐部本身是对暴力本能的歌颂,也是对暴力本能的诅咒,而彼特的革命最终也只能以妥协而告终,于是我们不得不质疑毁灭是否真的能带来新生?
后一篇:依然范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