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教育的5条建议
(2010-06-11 16:25:45)
标签:
徐望华旺华教育教育教育孩子 |
分类: 旺华教育 |
[提要]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教育的本质在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改善人,挖掘个人潜能。在于树立精神。启发兴趣,培养感情。所以,教育转变的前提是:教育目标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教育的功能是否应该更倾向于激发个人的潜能,培养个性。教育不可忽视个人的发展,一味追求社会功利性,如何处理教育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应该真正独立且与社会环境联接。对社会而言教育就是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技术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的数量,应呈现金字塔型逐级递减。现在的培养模式,不但不能增加我国的科研实力;反而使许多单位的岗位胜任者乏人。一边是企业为人才短缺而发愁,另一边是大量大学生待业。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育“体质”极差!
1.转变教育目标和观念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
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改善人,
挖掘个人潜能。
在于树立精神。启发兴趣,培养感情。
所以,教育转变的前提是:教育目标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
当然,教育有它的社会功能。
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但是,就个人而言,教育的功能更倾向于激发个人的潜能,更好地发展个人自己,培养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当今中国教育忽视了个人的发展,一味追求社会功利性,如何处理教育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2.教育更应个性化
适应不同个性倾向的个体。
这方面的讨论文章很多,不赘述。
3.教育应真正独立且与社会环境联接。
教育应该考虑社会大环境对它的影响,真正独立但又与社会环境联接。这个问题非常棘手,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举措。
2009年对于中国教育界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被免职,原副部长袁贵仁走马上任。
新领导老问题,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就业问题是首要问题。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文凭热现象反而有增无减,201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40万。
分析就业压力,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与人才需求不配套。
教育对社会而言就是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
技术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的数量,应呈现金字塔型逐级递减。
反观中国现状,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人数远远大于专科生,更远远大于中级技术学生。
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但不能增加我国的科研实力;反而使许多单位的岗位无人胜任。
一边是企业为人才短缺而发愁,另一边是大量大学生待业。
教育体质极差!
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对于这种现象的改变,我们要丛根本上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
5.隐性知识培养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表面知识,
还有许多隐性知识的存在。...
一个厨师,可以精准地确定放入菜中盐的数量,这也是一种本领,
而一个单位,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对本行业的熟练操作。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入更多个实际操作,也让毕业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