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论产品(转载自:为人民服务)
(2012-03-26 07:35:56)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投资 |
2008年海啸深处,YJ的大佬L来深圳,大家围聚一桌,都想听他分析一下局势。但他淡然地说,2007年是中国企业ROE的高点,都双位数了,还能指望去到哪?跌够了没?不知道。
然后就跌跌不休说智能手机。说这玩意好,今后是潮流,取代N种东西,云云。当年,俺用的是摩托明尚,感觉很好啊,打电话、发短信、存个记事本、用移动梦网看个即时行情、有个闹钟啥的,不就这些功能么?看邮件,那么小的屏幕,那么慢的网速,费劲嘛。这都是电脑的事,而且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小,越来越轻,很好嘛。大一统的终端?没想象力啊。老L说,苹果的股价看10倍,当时是80美元。一群人做白痴状,想不明白涨10倍到800美刀,得好几万亿人民币的市值啊。那是啥光景啊,超出智力范围哟。如今3年过去了,苹果股价快600了,7—8倍。
老L说,投资有三个层次,第一阶段是会估值。(汗!!现在才刚刚整明白DCF、杜邦分析,还每每纠缠永续增长应该取2%呢还是3%,显性增长阶段算5年好还是3年够?)第二阶段是看商业模式。(继续丢人脸红,琢磨轻资产高周转vs资源型低周转,高毛利差异化vs低毛利走数量,品牌vs渠道,外延扩张型vs内涵增长式,赢家通吃or长尾长尾效应,各种战略目标的营运配套。跟学整套MBA课程差不多吧,或者说装神弄鬼把杜邦分析法拆成各个零件…..糊涂着呢)。第三个层次是看产品,能够看透看穿一种产品的背后,它所蕴含的产业机会、商业模式,才是最高境界。
汗!
一直喜欢产品型公司,产品品牌够强的公司。茅台算是典型吧,所以才能当坐商,根本不愁卖。至于那些孜孜不倦勤耕渠道,管理终端的,都是品牌力不够,产品差异化小,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终端拦截来实现销售的。运动服的先例,服装、家纺行业的现状,可以走着瞧。
喜欢执著于产品的当家人,例如马化腾,他被誉为腾讯首席产品经理,首席产品体验官。
每当看到企业高管津津乐道谈自己产品如同自己儿女,颇欣慰,如果企业门槛精明,算计上下游自以为商业模式了得,反感。
不过,并非产品品牌都能成正果。例如绿城。据说宋卫平曾表示,万科的东西叫商品,绿城的房子才叫作品,绿城的项目经理如果盖出万科那样的房子,早就跳楼N次了。所以绿城的产品在消费者和业界都是有口碑的。但打造作品的代价是牺牲企业的营运效率和利润率,低周转,这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是致命的。而偏偏宋卫平是个爱土地到死的人,如同一个购物成瘾的女人,所以绿城麻烦不断,做绿城的股东不是个好主意。
http://www.xcf.cn/sy/tt2/201201/t20120130_231725.htm《绿城中国的杠杆化生存——宋卫平融资史》
因为各种原因拥有产品品牌的公司是值得高看一眼的,不管是想乔布斯这样倾注一生心血,还是像阿胶白药同仁堂片仔癀这样有祖传秘方或风土资源的。反正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席之地,日子好过一些。
论产品(转载自:为人民服务)_buffteryou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3af59010131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