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一只雄鹰——读《穷查理宝典》

标签:
教育 |
分类: 牢骚 |
芒格,一只雄鹰
——读《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是世界第二富人巴菲特的搭档,军师。因为芒格,巴菲特才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上又进化了一步,不再单单去捡烟屁股了,走到了与伟大企业为伍的行列里,让伯克希尔变成了顶尖的投资公司。
这本书的名字真怪,芒格是个亿万富翁,书名加个穷字,实在让人费解。另外还有他崇拜的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也有个穷字,但是也不穷。
带着崇敬的心去看这本描写芒格的书,因为知道写他的书不多。他在我的印象中绝对是个有智慧人,沉默寡言的人。原来看过一本关于他的小册子,里面内容写的是他的语录。现在看来,准确点说是他常说的话,毕竟有些也是他学习别人的。
这本书原来以为是芒格的个人传记,讲他上学啊,一开始工作等,类似于《滚雪球》,因为投资的东西实在可以讲的东西不是很多,剩下的都是艺术了。可是看完了才知道他是选择了芒格的一些演讲为主要内容构思的。而且投资方面写的微乎其微。大部分篇幅,写了芒格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个老老头,真是够能想的。看的我是云里雾里的,觉的晦涩难懂。原来认为心理学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不过按照书中芒格的意思,很多名牌大学心理学教授和教材都是稀里糊涂的,心理学确实也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你看不对书,跟不对人,还真不如不看。
老老头的《穷查理宝典》,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本“里程碑”书籍,让我对芒格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至于让我更加佩服他了,以至于让我更加害怕自己的无知了。只有对他的理论有了更多的,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吸收他的智慧。想到了很多,也提高了很多,此时头脑被装满了,由于还比较的乱,一时之间还不能很好的总结和表述。
看的这个PDF版本实在是差,我怀疑内容不全,而且里面重复的也比较多,以后遇上好的电子书版本再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全文。
有时候感觉越是收获大的书,越是好书,看完写读后感都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下面就凌乱的想起什么就写些什么,算是对芒格老老头的汇报吧,希望芒格老老头能原谅我的无知对他理念的诠释。
1,
以前看人的时候只是局限于个性,眼界很小。看了这本书,以后再去分析人不会只认为是个人行为,也会增加一个群体的思维去考虑,或者作为整个人这个种类去考虑问题,就是说另外再考虑一下人的社会性。这样眼界就大了,站的就高了,思考问题更容易切入本质和相对更全面。
例如这个人为什么就一直抽烟呢,如果只是围绕他个人的一些情况去分析,就没有站立到一个高的层面去思索。抽烟的不是一个人,戒烟戒不掉的也不是一个人,他们在这点上绝对是有本质的相同之处的,可以作为一个大课题去想。心理学绝对不是研究思考一个人的学问,他是思考一群人和人的学问。因为人有社会属性或者说环境属性,分析透了社会属性的本质,个人自然也八九不离十了。这里类似于投资界的从上至下的分析方法。
写了一些长短句,来牢骚一下:
一个人不会单独的对或者错
一个人不会单独的说话或者沉默
一个人不会单独的幸福或者不幸福
一个人也不会单独的活着或者死去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
无论你理解不理解
别人不会一个人这样
你也不会跳出去周围这个圈子
你就是他
他就是我
我和你一样
我们都是中国人或者美国人
我们都是人或者是杂食动物
我们都是生物或者是微生物
我以你为荣
我以自己为耻
生下来就逃不掉这个逻辑
生下来就是做着一半的自己一半的你
2,
原来逆向思维这个思路懂,只是一直不得其门,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这几天算是小有所得吧。
书中提到一句爱因斯坦的话: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这句话算是对简单的一个反过来想吧。原来总是觉的简单就是美,简单就是思维金字塔的顶端,现在想想简单也要有所谓的“度”。恰当了才好,过了也不好。
例如慈善,该是个好的行为了吧。如果社会真是慈善成风了,会有什么后果呢?或许会助长一些不劳而获的人。如果都靠别人的施舍,不劳动也有人管饭,那么谁去劳动呢?例如激励机制,算是个好的管理模式吧。但是如果激励的不恰当,同样会造成企业和社会的资源浪费。还有就是现在的公开竞标,表面看已经很公平了吧,但是巴菲特从来不参加。
下面照例牢骚一下:
城市的人
看到羊群、果树、田野
才能感受到真实
农村的人
看到地铁,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长龙
才能感受到现实
“我”在城市的水泥堆里
从周一挣扎到周五
“我”的心情比高楼还厚重
“你”在农村的黄土高坡上
从年初熬到年尾
“你”的志向比野草还杂乱
红色的表演服 白色的鼓皮
威风的锣鼓空降到某个商家的门口
有来只见新人笑
何人见过旧人哭
高楼
像一棵棵大树
在黑暗中直插云霄
可是少了灯光
白天的眼睛可以看见微笑
看见了微笑就看见了人
夜色里的眼睛可以看见灯光
看不见灯光的地方
绝对没有家
这次就写到这里吧,有些东西还需要再整理。下周计划先把这本书再看一遍。秋天凉了,出门注意温差,祝看见这篇文章的你,身体健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