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看百家讲坛之:于丹论语心得

(2010-12-02 11:15:23)
标签:

论语

国学

经典

信仰

仁慈

智慧

教育

勇敢

失言

分类: 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1,孔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

2,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与地。

3,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4,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5,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6,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2,没有道德来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3,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5,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6,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于丹论语心得之三:处世之道

 

1,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抱怨。

2,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3,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4,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拥有。

5,多思多看多想,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

 

1,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3,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4,你是为了一个梦想,在走着从脚下达到梦想的历程。

5,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

6,林语堂先生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

8,孔子“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于丹论语心得之五:交友之道

 

1,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一种美德,其实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有这样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2,损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还有那些心怀鬼胎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

4,怎样和好朋友提建议?论语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5,人一生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于丹论语心得之六:理想之道

 

1,曾晳:“曰:莫春者,”就是到了大概三四月末的时候,就是春深似海的时候,“莫春者,春服既成”,穿上新做的春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那么他的话说完了,一直没有表态的老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老师长长地感叹了一声,说,我的理想也就和曾点是一样的。

2,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了更多的依据。这一切是为了让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可以有担当,能够胜任,能够做到最好。

3,怎么样才叫做一个士呢?“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篇)最高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他的行动之间自己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行为有所制约,有内心坚决的、做人不妥协的标准,而这个人要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再低一级的标准,比这差一等的。 “曰:宗庙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论语.子路篇) 第三等: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篇)

 

 

                 于丹论语心得之七:人生之道

1,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2,在一个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的是悲哀是信息的“过犹不及”。

3,三十岁这个年纪,真正在中国古人的文化坐标中,他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

4,怎么样能到四十不惑呢?这就是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要用减法生活,就是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学会舍去。学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钱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敢于舍去的时候,人才接近真正不惑的状态。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啊、打击啊、缺憾啊、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5,作为君子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内心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命。

6,什么是“耳顺”呢?就是对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会觉得有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都会站在他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耳顺”的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表述就是一种悲天悯人,就是一种悲悯之心,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