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越源自内在驱动力―明智的市场决策系列之二

(2010-11-17 10:56:08)
标签:

内在驱动

机会

拒绝

碰撞

引领

分类: 财经

卓越源自内在驱动力
  ――明智的市场决策系列之二

 

作者:孙 涤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11月03日

 

 

  《基业长青》是一本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战略管理长治久安的书。柯林斯在完成此书后不久,对是否该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犹豫不决。于是他去请教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德鲁克先让柯林斯弄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你是想建立一家能长久发展的组织呢?还是想树立有深远影响的观念?”柯林斯回答说,他想追求的是后者。德鲁克于是建议:“那你就不应该去开公司。”接着分析说,捕捉发展的机会其实不困难,难的是怎样拒绝不良的机会,“真正的考验是,向错误的机会说不。”

 

  柯林斯从他研究过的卓有成效的组织,总结出一条:组成有成效的团队,目的不是为了达成共识,而是要造成建设性的碰撞和冲突。凡是重大的决策,几乎都经过冲突和争论,而非人们通常所想像的,在所有人形成共识后才做出。大多数企业也许是这样来考量未来的:该如何去适应外部环境?然而卓越不会就此实现。卓越的企业,首先源自内部驱动力,在重大决策关头抓住关键的问题。企业目前所处真实形势到底怎样?答案由三个子问题的回答组成:一、什么是我们的内部驱动力?二、外部的真实环境将如何变化?以及三、当内部驱动力与外部现实相遇,该做哪些与众不同的事,从而脱颖而出?

 

  换句话说,卓越的企业组织之所以能成为卓越,是由内部的因素――核心价值和追求雄心――来驱动的。认清外部形势是为了实现发自内心的抱负,而不仅仅是为了顺应外部环境。

 

  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态度,会导致大不相同的结果。在对命运的态度、靠什么驱动这两方面的博弈艺术上,苹果电脑的斯蒂夫?乔布斯都称得上世人的楷模。

 

  “你常常不免担心自己会失去一些东西,避免这类担忧的最好办法,是要记住,你即将死去。”乔布斯不断进取的天性,尤其是两次濒临鬼门关带来的感悟,坚定了他的取向:患得患失,到头来多半是失,因为人有大限,绝不等人。2009年春天,乔布斯的肝脏移植手术,“侥幸”异常地顺利。美国股市不但因此“侥幸”挽回了上千亿美元的缩水,而且在乔布斯十个月后度过了感染和异体排斥高危期后,苹果电脑市值又攀升了近千亿。一年后,苹果如期推出iPAD,消费者市场大感振奋,不到一个月,iPAD卖出了一百万台。几乎可以说,这个新“玩意儿”催生了又一轮的新生活方式。

 

  苹果带来的新生活方式,不在顺应市场而在对消费的新塑。乔布斯认为,如果只是客户导向的话,那么福特要做的不过是改良马车或加固挽具之类的事,波音要做的只是使铁路卧车舒适一点,或给汽车提点速什么的。苹果电脑,则要给消费者这群想象像力有限的“皇帝们”缝制一套新衣,告诉他们什么是美和酷,什么叫品质和品位,把他们的激情和快感一并激发出来,令他们想像,唯有苹果给予的体验才是有素质的真正体验。换言之,乔布斯的营销哲学的源头假设,和教课本里宣称的基本前提大异其趣,苹果不可听命于市场,而要负起责任,告诉市场什么是好的,什么叫“好的极致”。源自于内在的驱动力,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电脑不遗余力,在谋求对顾客和市场的引领。

 

  苹果产品的新系列开发,都是建筑在乔布斯的这个基点上的。不少中国的EMBA学员在去硅谷访问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中心之后,告诉我他们感到的震惊。乔布斯的确是个异端,不但在中国的“代工工场”里匪夷所思,即便在美国甚至硅谷这样的创新前沿,他的驱动力显然也属于异类,他执意把市场圈进苹果电脑的独家平台,直接忤逆着IT行业的主流――开放共享的趋势。

 

  乔布斯凭什么成功?在大众消费品市场上,乔布斯的价值判断是贵族式的,他的大获成功,是因为他成功地使大众体验到了能买得起的“贵族般的享受”。明白并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

 

  乔布斯有问鼎的雄心并真的攫取皇冠在手,还得益于他的创造性破坏能力。他在这方面着实无与伦比。很多企业家都发起过创新,可惜一阵混战后尘埃落定,率先吃螃蟹的人却已纷纷出局了。但乔布斯却能随市场的进展掌控技术。他制造混乱,重组现状,又能抢在他人之前掌控局面。他做得比谁都快,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又绝不给别人机会来搅局或分杯羹。

 

  无疑,乔布斯的“王者战略”,并非没有风险,事实上他栽大跟头还不止一次。1985年,他因战略失算被踢出苹果,屡试屡挫,被放逐了十二年,1997年才重新出山。这间接证明了,作决策选择,并不需要每次都成功。重大关头时的关键抉择做对了,就可以成功。

 

  不过你必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否则命运一定会替你做,而且会像乔布斯所说的,每个人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甚至不知道何时说拜拜,也许很久,也许不久,谁说得准?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

 

自然注:

 

    和乔布斯的IT业相通,投资业或者是私募行业,也是个智力堆砌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是否想过去引领顾客的感受,换句话说,是否告诉,教给客户什么是真正的投资,而不是顺着顾客的想法去适应短期的市场,从而适应外行的顾客。

 

    你想过吗?你有勇气去引领吗?毕竟选择成功的时候意味你将付出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