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2010-07-19 09:54:52)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料
市场规律,市场经验,市场的历史。
原文地址: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作者:小新

   注:5月CPI同比达到3.1%,今年首度超过3%的年内预定目标,5月PPI同比为7.1%,已连续6个月来上涨。 CPI同比增速持续高达到3%以上,宏观经济将跨入加息周期,具体加息时间只是个问题!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

   绝大多数股民都知道一个常识——加息是利空。

    从2004年10月开始,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到2007年9月,经过9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8%上调至3.87%(见图6)。但同期上证指数却从1,300点飙升至5,500点。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这一现象看上去有点矛盾,但经过分析,我们会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加息虽然是利空,但同时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股票买入信号。


    三种影响

    加息成为利空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储蓄替代投资。加息后,一些稳健的投资者会将股票抛出套现,把钱放到银行里吃利息。有的基金持有人会将基金赎回,然后存在银行里。这两者都会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储蓄替代消费。加息后,一些居民将本来打算用于消费的钱,放到银行里吃利息。消费减少后,会影响提供消费产品的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而降低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速度。

    第三、加大上市公司利息负担。上市公司大多有银行负债,而加息(一般情况下,加息不仅提高存款利率,也要提高贷款利率)后,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增加,这就相应减少了上市公司利润。

    这三点原因中,第一点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资金面,第二、三点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真实利率

    既然加息给证券市场带来三点负面影响,那为何会出现本文一开始所描述的现象呢?

    我们先来看看加息是否真的会使股民投进股市的钱减少。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CPI,CPI又称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的价格变动指标。如果CPI同比上升2%,就表示居民的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了2%。也就是说,一年前用100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得用102元才能买到。简单地说,就是物价贵了。

    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CPI就不断上涨,从3.28%一直攀升至2007年8月份的6.5%。而与此同时,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是从2.25%上调至3.87%(见图7)。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息,但加息的速度却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也就是说,储户在利息上的收益抵不上物价上涨带来的购买力损失。仅从这个意义讲,把钱存在银行里还不如把钱花出去,或者投入更能带来收益的领域,比如说股市。

    实际上,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是名义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减去同期CPI上涨幅度是真实利率,真实利率才是决定普通百姓是否热衷于把钱存银行的根本原因。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真实利率一直为负且负得越来越多,这就使普通百姓把钱存银行的热情不断降低。

    统计显示也与上述分析相吻合,从2006年开始,我国月度新增储蓄开始不断减缓,2006年10月份更是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储蓄负增长。而储蓄“搬家”后,股市就成为去向之一,新增资金的加入使股市更加火爆,而股市的火爆则吸引了更多的储蓄资金加入。
 
    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

    前面,我们从真实利率的角度分析了加息并不一定会使股市的资金面受到影响。

    加息周期与股市上涨相伴随的更重要原因在于,中央银行一般在本国物价上涨过快(CPI增幅超过3%)时才会考虑加息,而物价上涨过快往往是由于经济加速发展而出现的,但大牛市恰恰需要经济加速发展作为支撑,于是我们就会观察到大盘上涨与加息相伴随的现象。

    从各国的经验看,刚刚开始加息之时,经济快速增长也开始不久,此时股市大盘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这个时候,加息虽然是利空,但由于宏观基本面很好,这个利空无法对股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加息周期的中间阶段,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加息对股市资金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上市公司利息负担的增加,会被上市公司利润快速增长的积极因素所化解。这个阶段的股市,可能在短期内会感受到加息的压力,大盘会随着每一次加息调整几天,但在经济增长趋势继续被看好的氛围下,大盘还会继续走高;到了加息周期末尾,经济增长势头开始转衰,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也开始下降,大盘则会以加息为契机开始下跌。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5%,而2005年则增长了9.9%,2006年与2007年分别是10.7%与11.3%。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整体经济呈明显的加速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全体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也大幅提高,2006年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42%,200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达到64%。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加息周期恰恰与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加速发展相吻合,加息很难对大盘走势产生趋势性影响。

    事实上,不独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证券市场都曾出现伴随加息周期大盘持续上涨的现象,而当时恰好也正是它们的宏观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
 
    加息是踩刹车

    因此,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表现才是决定股市长期走势的根本原因,判断加息后股市的走势还要看加息时宏观经济具体处于哪个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加息周期开始的时候,加息更可以被视为一个股票买入信号,因为这个时候表明宏观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参见图8)。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我们可以把宏观经济的发展当作一辆行驶中的汽车,物价上涨过快表明这辆车有点超速,加息则是轻踩刹车,轻踩刹车的目的不是让汽车停下来,而是使其行驶速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之所以说是轻踩刹车,是因为无论是加息还是减息都有一个周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存在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中国内地的情况看,每一次加息或减息的幅度大多只有0.27%(也就是27个基点,在加息的专业术语中,一个基点就是千分之一)。
从央行的角度分析,加息与减息的目的是期望国民经济保持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势头,避免大起大落,发展速度过快了,物价明显上涨了,就加息;发展速度慢了,物价明显回落了,就减息。正因如此,加息也就往往成了买入股票的信号,减息就成了卖出股票的信号。
 
    利息增加

    加息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息负担,这是客观现实。具体影响幅度对各个上市公司而言又是大相径庭。

    银行贷款比率较高的航空、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电力类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较大。投资者可以看一下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查一查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上市公司借款的具体数额,从而推算出上市公司受加息的影响程度。

    有一点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如果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同时,净利润又在加速增长,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可以较轻易地化解加息所带来的利息负担。因此,即使上市公司的贷款比较多,仍然不必对加息的负面影响过于担心。
 

    存贷利差

    与其他的上市公司不同,银行类上市公司有时不仅不会由于加息而增加负担,相反可能由于存贷利差加大而增加利润。

    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也就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额。大家仔细看一下9次加息时的具体数据就会发现,加息之时,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增长比例往往不一样,而从9次加息的最终结果看,贷款利率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存款利率的增加幅度。

    截至2007年11月,一年期存款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差额为3.42%,这个比例处于近20年来的高位,而这为银行类上市公司提高利润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还有一点对银行类上市公司更为有利,就是加息之时活期存款利率一般按兵不动。9次加息中,活期存款利率只上调过一次,由0.72%上升至0.81%。而活期存款在银行各项存款中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40%左右。

    活期存款利率缓慢上调,贷款利率大幅上调,这就使事实上的存贷差继续拉大,银行类上市公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其股价也随之大幅上扬(实例见图9)。

[转载]加息才是买进的信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投资者热衷于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对加息的情况要格外注意,不仅要看存款利率增加了多少,也要看贷款利率增加了多少,还要注意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动情况。(选自即将出版的《看懂股市新闻新股民必读(基础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