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一个分支,《赌客信条》这本书综合描述了各种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能够让人系统地认识行为经济学这门有趣的学问,书中文字通俗易懂,例子寓意深刻。很值得一读,通过读这本书也可以解释投资中的一些问题。
做笔记,行为经济学和股票投资。不完全是抄的,哈哈!
前景理论
1:确定效应: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投资会选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留住亏损的股票,盈则走,赔则拖。即卖出获利股票的意向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与对则持,错则改背道而持。
2:反射效应: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此也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远大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因为卖出亏损的股票就变成了确定的损失,而留着亏损的股票还可以赌一把能涨回去。
3:损失规避: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为敏感。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投资者会为每天的涨跌而苦恼,因此放弃原本应可以获得收益的投资。
4: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不愿意买入别人已经获得收益的股票,而愿意买入别人已经亏损的股票。比如A投资者5元钱买入XX股票,现在涨到10元了,投资者会以A投资者的5元成为本参照,因此自己10元钱买入显得划不来,结果最后可能涨到20元。相反B投资者10元买入XX股票,现在跌到了8元,投资者会以B投资者的10元成本为参照,觉得8元买入比B投资者划得来,但结果可能跌到5元钱。等等。
锚定效应
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评估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初始参照值,这个初始参照值象锚一样制约着评估结果,这就是锚定效应。有点象上面的参照依赖。但不完全相同。
在股票市场,投资者会有意无意地被锚住。比如某某股票07年最高价曾经达到50元,现在价格只有5元,因此投资者无意识地就把那个50元当成初始参照值,认为相对于50元,现在5元的股价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甚至还有如某一个行业的两个股票,一个股价10元,一个股价5元,投资者会无意识的以10元钱的那个股票为锚,于是买入5元的股票。等等等等。
书本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讲的是,地王是楼市之锚。
心理帐户
人们会赋于金钱不同的价值,贴上不同的标签,放在不同的口袋,把金钱涂上感情色彩,这就是心理帐户。
这解释了投资者为什么会把帐户里的几个股票当成几个不同的帐户来对待,认为上涨的那个股票是赚钱的帐户,亏钱的那个股票是亏钱的帐户。投资者有一种心理倾向,就是希望左右互搏。亏钱的股票是做长线的,赚钱的股票是做短线的。
而事实上整个帐户赚钱才是真正的赚钱,整个帐户亏钱了那就真正的亏钱。
心理帐户也是可以利用的,但大多数人利用不好,据说段永平先生也做短线,但不是心理帐户,而是真实的将帐户分开,一个帐户做短线的,只用很少的钱,这个帐户赚的钱目的只是用来贴补生活费用的,而不是用来发财的,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以上三个构成了行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石。
赌场原理
大数法则是开赌场的数理依据,这个不用多讲,但可以解释多短线高手会把偶然的成功当成是必然的,于是加倍下注,结果万劫不复,要知道短线高手不是在开赌场而是在玩赌博。
小数法则
如上所讲,很多投资者将偶然的成功当成普遍的必然。小数法则是一种心理偏差,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会抓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而不考虑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及与特征有关的其它原因。
投资者往往更加重视小概率事件而忽略大概率事件,比如A股票成了百元股,就认为BCDE股票也会成为百元股。
懊悔理论
俗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
某投资者打算买一个股票,结果他的同事跟他推荐了另外一个股票,于是他就依他同事所说买了另外一个股票,结果这个股票没有涨反而大跌,而自己原先看好的那只股票却一路上涨,他定会懊悔不已,这叫行动的懊悔。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这位投资者没有听同事的话,结是要同事所讲的股票不断上涨,而自己买的股票却不断下跌,他也会懊悔不已,这叫忽视的懊悔。
懊悔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对打算买入或者卖出某只股票时所表现出来的进退维谷心理。
懊悔理论包含了懊悔规避和寻求自豪。能够解释诸多投资心理和行为,如羊群效应和卖出效应,懊悔规避使投资者认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于是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寻求自豪解释了投资者为什么倾向于卖出已经获利的股票。
理性原罪
过度的理性是最大的不理性。
当投资者面对很多投资标的时,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后就变成非理性选择。传统经济学假设投资人者是理性的。当投资者理性地面对一两千只股票的时候,他的选择又往往是非理性的。
跨时抉择
及时行乐与渐入佳境。
未来是不确定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及时行乐,跨时抉择能够解释投资者面对投资和消费两个对立面时的行为。这也可以解释投资者为什么长线短做,短线长做。都抱着发大财的梦想进入股市,所做所为却把目标建立在及时行乐。
过度自信
认识自大与错误研判。
这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即使讲一千遍股市里面永远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真正赚到钱,每个投资者还是认为自己会是那极少数之一。每一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有过度自信的心理和行为,否则就不会轻易进入股市。
过度自信到一定程度就是搏傻,这是股市里最普遍的投资行为。过度自信也是导致频繁交易的根源,而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率越低。
幸福哲学
投资本是快乐的事情,泰勒把他的心理帐户理论推演成四个原则,有助于快乐最大化。
好消息要分开说。
坏消息要一起说。
小好大坏分开说。
大好小坏一起说。
均值回归
要相信古老的智慧,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如果你相信,那么如果从数理和统计的角度看,2008年就根本不是黑天鹅,而是一种均值回归的必然。
但是在股市里不能迷信均值回归,因为股市是一种社会理象,不完全是统计数理。均值回归也不能完全解释股市里的一些现象。
有些对巴菲特不以为然的某菲特,利用均值回归来否定巴菲特,偶看不可取。
均值回归是一种工具不是教条。如果过于教条了那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利用均值回归就必然要用到预测,重要的和最难的就是预测均值什么时候回归。
这解释了为什么2007年两市70倍的市盈率是不可持续的高点,均值回归在起做用。均值回归也可用在价值投资方法上。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个价值可以看成是动态的均值。
〈赌客信条〉书中的内容涵盖广泛,理论众多。以上只是从股市投资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书本上的内容包涵了社会经济的方方便面,可读性非常强,对股票投资也有莫大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