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边界
转载于:大凡的博客
作者介绍:张昕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创业板继续飚升的行情,也许高了可以再高,也许从未来发展来看真的不高。
一直在关注着创业板,有几家重点企业还参加了推介会,尤其吉峰农机,我去了上市公司实地调研。
那是前几周的一天,在吉峰刚刚启动之时,到了郫县的总部。上千平米的场地里摆着插秧机、收割机还有一些看不懂的农用机械,但就是看不到买者。到公司办公楼里问问,也没问出什么来。工作人员回答不出我的一个问题:你们的旗舰店就是眼前这一个呢还是在在什么地方?我要到哪里能看到真正的店面?
糊里糊涂的回成都,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到新街口苏宁电器会看到什么景象?而这第二个苏宁显然不是我的知识能够理解的。我没接触到高管、没见到商场、没看到遍布沿途的网络、没听到口碑、也没看到护城河、甚至没见到一个顾客,我不能说好和不好,只是实在接触不到实质性的信息。
也只有绕开了。
经过多年的血泪教训,定下的原则没变:只要没有实地调研的,没见过高管的,除非童眼一见都知道极度低估,否则一律不碰。也许会错过,但也会躲过。
要问自己:要赚一时的钱,还是要树立自己一生的模式——只赚能力圈里的钱?
这里又要谈自己的知识边界问题。自己到底知道什么?难道真的明白那些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么?真的明白有些药物的长久生命力吗?创业板里稍微明白的就是华谊了,毕竟我是个影迷。但我知道不用看体重计都知道胖了,绝不是现价买入的好品种,主板里估值低的好公司还是有的。
另外,从中小板的过往情况来看,300多家就跑出了苏宁等有限的几家巨头,成功概率连十分之一都不到,那么28家风险更大的创业板中,能跑出来的巨头连三家都不到,这都是乐观的了。而全体的疯涨,有多少是假涨,又有多少是真的成长呢?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应当比一般性公司低很多,因为要对巨大的风险作补偿。这句话真像是老巴教他说的,但却是他真实的想法。
还是相信以前的思考结果:不是自己理解的钱,赚了也会还回去。不愿意再经历这样的轮回,只是抓住自己明白的东西,远远的看着时间将大部分的泡沫消融。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