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随笔(3)
(2009-02-27 02:25:56)
标签:
财经 |
分类: 牢骚 |
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随笔(3)
-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所以人们最需要的不是信息,而是一种观察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学会象一个经济学家那样的思考方式。例如,正常人认为离婚是法律上的事情,经济学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能否离婚于法律规定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关键问题是夫妇双方谁更在乎婚姻,如果不想离婚的一方价值评价高,那么想离也离不了;反之如果想离婚的一方价值评价高,那么不想离也能离成功。
-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谁出价高谁说了算。资源由那些对其价值评估高的人支配使用。
- 经济学家讨厌用“偏好,习惯”等词语来解释人们的选择行为,因为这样解释可以“解释”的行为太多了,因此几乎是废话。例如富国妇女出生率要低于穷国的妇女出生率,不是因为富国的妇女生育意愿比穷国的差,而是因为富国的生育成本太高。也就是说相对成本法是解释差别的好办法。
- 货币不是一种“技术发明”,而是一种“社会创造”。是由于大家基于各自的自利动机在社会互动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出来的。自利是双刃剑。
- 博弈按照输赢关系可分为三种:正和博弈,负和博弈,零和博弈。自由交易是通向共同富裕的桥梁。一个社会只有正和博弈的比例大了,才是和谐的。经济学家的基本任务就是寻求实现自由交易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人们进行正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