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LAOBA1的博客
试图通过估值为周期性企业确定安全边际往往徒劳无功。记得某位名人在招行30多元时“抄底”,并谓之为“安全套”,现在为止招商银行已经又跌去了近50%。价值投资者买入后被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被套的原因、买入的依据却对投资者的长期收益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用正确的估值方式能判断出股票价值已经处于被低估区域而买入被套,是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但若在没有估值或根本难以估值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已经大幅下跌、PE很低、前途远大光明等理由就贸然“抄底”,则值得商榷。银行业作为较为特殊的行业并且具有周期性,用PE或DCF为其估值都是不科学、不正确的,较好的策略是在其行业景气度处于低谷的时候再买入。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万科。作为周期性企业,行业景气度起落使其盈利能力出现巨幅波动。很多投资者认为万科已经下跌了50%或者PE低于20倍已经具有安全边际而买入。周期性企业腰斩后还能腰斩,20倍PE可以变10倍,10倍可以变6、7倍,而后也许盈利大幅下降,PE很可能迅速上升到数十倍,仍然会有下跌空间,根本难以确定那个位置具有安全边际。较为安全的做法在是在行业内大批企业盈利大幅倒退甚至出现亏损倒闭,龙头企业盈利急剧下滑的时候进行投资。以万科个案看也许坏日子才刚刚开始,房地产行业现阶段价量齐跌,未来价格将持续低迷,同时高价拿地产品将陆续进入结算阶段,最糟糕的时候显然还没有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