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
下文转载于:LAOBA1的博客
很认同但斌的大部分投资理念,但对他的选股思路和部分策略持保留态度。“中国好,行业好,龙头企业就会一直好”这样的逻辑似乎较为粗糙、不充分和缺乏说服力。美国数十年的强劲增长,无数龙头企业最后在竞争中被后来者击败,凯马特、CC、摩托罗拉、雅虎、陶氏化学、世通等都曾经是不同阶段的行业绝对领先者,尽管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但后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并不能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或被超越、或衰落、或被并购、或倒闭。
另外就行业整体而言,即使发展空间巨大,也并不代表企业就能获得好的回报。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对美国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结论:“快速的行业增长并不意味着高额的投资收益。”另外提到“美国过去五十年中大幅扩张的金融和科技行业带来的收益率是平庸甚至低下的。”因此,判别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对企业个体的研究和关注不同行业的特性差异上,而不是简单地以国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远大前景作为主要依据、一概而论,对处于竞争激烈、强周期性行业的企业尤应如此。
但斌选择了大量的周期性企业,虽然超长期而言万科、招行、招商地产、华侨城等企业也可能取得很好的成长,但相对于非周期性行业而言,还是包含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对复杂的、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进行预测,出现错误的概率更高,一旦失误了可能会遭受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对于集中、超长期的持股策略。
相信但斌在投资实践过程中也会很重视安全边际,但透过媒体,我们很少看他提到这方面的信息。宣扬长期投资理念时过于侧重“买入伟大企业长期持有”这一理念,似乎忽略了强调安全边际(指买入而非持有)的重要性,作为在价值投资者中影响力巨大的专业人士,客观上容易导致投资者不计成本地买入股票。同时但斌曾经使用的“随时买入”“闭着眼睛买”这类具煽动性意味的词语,虽然都有预设条件,但仍然会使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新股民不加区分地误解成“可以在任何价位买入好股票”。
瑕不掩瑜,但斌许多熠熠生辉之处仍然是价值投资者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