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知行合一是个老话题了。常见的现象:一,就是灯下黑,例如在招商工作的人,总觉的招商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或者毛病,而不去做他们的股东,反身去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去“觅食”,总觉的看不见的就是干净的,就是好的,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又有一种东山看见西山高的心理。二,就是明明知道万科好,却不买入,而是去想我怎么能发现下一个万科呢?还有就是人们一边再学习,一边再忘记。浏览新信息,分析信息,研究新技巧,运用新技巧。总以为新的就是好的,巧的就是好,复杂的就是好的,自然认为,知是能力问题,知行合一是综合素质问题,是心态问题。做到了就容易,做不到就很难!自然与大家共勉!
2008/03/07 12:37
谁都想要巴菲特的结果,很少有人愿意、甚至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投资过程。
从知到行的过程。那决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账面盈利的时候大家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但出现亏损就不一样了,出现大幅亏损又该怎么办?绝大多数人一定想“快让我摆脱这该死的股票吧我都亏了三分之一了”,尤其是跌跌不休的时候,就算坚定分子也会强压住不耐烦问:“这公司前景没问题呀,价格也不高,怎么还在跌?”有时会看到连机构投资者也在地板上廉价大抛筹码。在低迷的时候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有个反弹或给个机会我就走掉决不留恋了!”早年间这些话俺就说过,错也犯过。
此为行。
有时候回过头来看,或者偶尔看一下好公司几年来的价格,就会有人发感慨:“唉,这家公司两年翻了十倍还多!可惜我没拿住啊!”“当初要是买了万科和招行不撒手就好了”,类似的话多的是:所有巴菲特的话都算在内,所有老投资者的感触都在内。当然也包括俺的感慨在内。
此为知。
知行之间距离有多远?准确距离不知道,但依体验、依经验观察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怎么着也得在一百万光年以上。说白了,就是天壤之间那么远。
也就是说,做投资光是看到、看清楚、甚至整天盯着机会看也是没用的,几乎一点用没有。
经常听到的“我早就盯着它了可惜没买”,“我买得很低呀但是一震荡就抛了然后翻了一倍还多”,“我当初选的那几个后来都涨了可惜我换成别的了”,等等。这不是说离成功很近了,恰恰相反,这说明离成功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远到还没有意识到这距离到底有多远。
有位机构投资者曾经举例子说,他们头天晚上定好要买几只股票,交给基金经理执行,但第二天那几只股票多涨了一两个点,基金经理一看盘面就改了主意想等等再买,结果哪?结果接着大涨奔涨停了,只买到很少一点。相反的例子也多的是。
这案例很经典。有知,敢行,不动摇。太难了。
林奇说:投资比的不是智慧,而是耐心,此之谓也。
知行之间差多远?走过的人才知道,太远了。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