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行业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这是一个事实,也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在目前行业过度分散的前提下,资源向公众上市公司集中,可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减少了土地闲置、有利于金融安全;从公众利益来看,购房者权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普通老百姓可以获得在房地产行业赚钱的机会。我想,这是值得鼓励的。
圈钱
【牛文文】
看来我也应该去买一点万科的股票,分享一下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确实给我这样的普通人创造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但是也有人认为,今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增发了1000多亿,有圈钱的嫌疑,尤其万科一家就增发了100亿,特别受关注。王总,对这种观点您怎么看?
【王石】
我想,要把“圈钱”和企业正常的股票融资区分开来。所谓的“圈钱”,我们认为它应该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它是过度融资;第二,它没有用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第三,它没有带来合理的回报,侵害了股东尤其中小股东的权益。
首先我们看一下融资规模。1000多亿这个数字应该是不准确的,今年一到九月,房地产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总共融资304亿,其中万科大概占33%。而在这些有融资的公司中,万科的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占41%、45%和52%,这是行业内的对比。
再来看一下跨行业的对比。今年一到九月,我们列出除银行业之外,A股市场增发的前十名,总共融资是951亿,其中万科占11%,但是万科的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占24%、26%和18%。也就是说,无论行业内对比还是跨行业对比,万科融资的规模都低于公司的经营规模。
其次是资金投向。万科是个非常专业化的公司,只有住宅开发一个业务,募集资金100%投到了指定的项目上去。
最后是看回报情况。最近三年是万科融资相对比较多的三年,同时也是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的三年,一直保持在14%以上。从03年到06年,万科的每股收益增加了5倍多。所以,股东的收益不是被摊薄了,而是大大增厚了。可见,万科的募集资金得到了高效率的使用,实实在在地为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创造了收益。
我们来小结一下。第一,万科的融资规模和经营规模是匹配的,甚至偏低。第二,万科的募集资金全部用到了主营业务上、全部用到了指定项目上。第三,万科的融资为广大中小股东创造了分享行业成长的机会。我想,肯定不能把这样的融资行为称为“圈钱”。
囤地、捂盘
【牛文文】
看来对行业的真实情况,我们还必须做更多的了解。刚才郁总提到,万科不囤地、不捂盘,这也让我觉得很新鲜。因为很多人都认为现在房价、地价都在快速上涨,囤地、捂盘是可以赚更多钱的。那么,万科为什么反对囤地、捂盘,能不能请王总详细介绍一下?
【王石】
万科一直坚决反对囤地、反对捂盘。在一个房价、地价向上的市场里面,囤地、捂盘可能确实提高了利润率,但同时降低了周转率。万科走的是快速开发的路子,现在万科从获得土地到开始卖房子,只需要9到12个月时间,这在行业里面是最快的。我们认为,这样利润率可能低一点,但是资产回报率却更高。
从2004年开始,万科每一年年底持有的土地都略微低于未来两年的开工量。今年九月底,万科持有的土地是1653万平米,注意这是建筑面积,是乘了容积率的;而万科明年的开工量将超过1000万平米。
如果一个公司是靠土地升值赚钱,那么持有的土地可能是越多越好。但是万科是靠做房子创造的价值赚钱,我们持有的土地,只要能够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和未来的增长就足够了。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获取更多的土地,而是因为觉得目前这个数量刚刚好。事实上,最近几年是万科增长最快的几年,我们比较少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暴利
【牛文文】
利润率低一点不要紧,只要快速周转就可以提高资产回报率,这很有意思。但现在也有人认为房地产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尤其今年房价又一次快速上涨,更让人怀疑这个行业存在暴利。王总您能不能结合万科的情况,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王石】
今年前九个月和去年同期相比,万科的均价比去年提高了27%,但是毛利率只上升了1.7个百分点。这里面一部分是因为装修房比例上升,成本比原来高了;另一个原因是每平方米房子里面包含的税金,由去年的400多上升到1100多,增幅超过150%。
从上市公司各个行业对比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确实比较高,2006年是11.4%,而制造业只有4%。但是,两个行业的资本回报是差不多的,净资产收益率房地产是10%多,制造业是9%多。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压比较多,周转比较慢。所以,至少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并不是暴利行业。
在地产行业的大型上市公司中,万科的毛利率、净利率是比较低的。当然我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这主要是通过快速周转实现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那就是中国的富豪榜里面,很多都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你说房地产不是一个暴利行业,那为什么这么多富豪都是做房地产的?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回答。
这个问题我可以谈谈,因为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而且万科现在是行业老大。而且我不是老板,更不是富豪,我是个职业经理人。排行榜上的这些同行,他们可能就不适合解释这个事情,因为你自己是富豪,你来解释是为自己辩护,大家不一定相信。(笑)
去年以来,富豪榜里面房地产老板的位置还在往上走,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以前没有上市的公司,这两年上市了,股票市场它有一个财富的放大效应,未来很多年的预期收入,它一下子就给你体现了。加上中国现在股市的形势非常好,估值也比较高。
但是我们看一下中国A股公司的行业对比情况,我们找到每个行业的前三名,列一张名单,对比一下他们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市值,就会发现,房地产行业和资源采掘、金融、通信等行业根本没法比。我们可以把在香港上市的最大的几家房地产公司也放到这个名单里面,他们一样没法比。如果考虑目前还没有上市的一些大型国企,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规模就更加提不起来了,在06年的中国企业500强里面,万科才排到200多位。
但是为什么其他的行业都不生产富豪,只有房地产行业生产富豪呢?我们看一下这个名单,就会发现,规模排名在房地产之前的行业,前三名里面没有一家是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控股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房地产行业是中国所有能够上规模的行业里面,唯一一个从一开始起就对民营经济完全开放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是最近二十多年才诞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完全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富豪榜前几名历年来的变化,比较密集的行业,一开始是IT,就是丁磊他们;然后是零售行业,黄光裕他们;然后是房地产行业,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点名了。这几个行业的共性是什么?就是从一开始起就对民营企业完全开放。
所以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下,如果金融业、资源业、烟草业、通信业这些行业如果一开始就对私营企业开放,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我想首先中国的首富一定会出现在这些行业,而不是出现在房地产业。
中国首富现在的财富水平,比不上美国首富,这个大家应该都觉得正常,但是也比不上墨西哥和印度,这个就很有意思了。现在全世界市值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一半已经是中国企业,如果所有行业一开始都对私营经济开放,以中国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可能世界首富已经是中国人了,但是这个首富一定不会出现在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