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宁波银行是高华证券在国内独自承销上市的第一家公司,而外资行对出席会议的身份要求又特别严格。多亏了邓伟兄的帮忙,才能进入会场参与宁波预路演的推荐会。
整个会听下来,与我曾参与的其它商业银行的会议有所不同,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如下:
一是陆华裕董事长演讲,提及的第一个宁波银行的卖点,就是股权与治理结构与其它银行的区别。我们在投资招商银行的时候,也曾感到这可能是一个硬伤,其行长来自于上级任命,还是具有不确定性。当然,招商银行“树干”型的企业文化,能保证其不会随高管的自然更迭而受太大影响。
而宁波银行高管与员工持股比例合计19.4%,高管年龄平均40多岁,保证了真正的银行家,不会走“仕途”之路,安心一辈子做银行。我理解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想一辈子做一件事和朝三暮四,那将会极不一样。做银行理念很重要,对银行的理解、对银行的定位,对银行的心态,角度不同导致的结果迥异。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宁波银行具备了更稳健更长远发展企业的组织保障。
二是异地扩张问题。有人问宁波银行的是否可以适应在其它地区的竞争。陆华裕董事长讲,他们进入上海后发现,哪里的市场比宁波还大,大的银行只关注大客户,对2000万人民币以下的客户,根本无暇也不愿顾及。
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资金规模小,成本高,业务量大,一般的商业银行根本没有能力顾及。宁波银行找到了一套管理办法,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又能控制风险。比如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善,他们就通过用水量、用电量等指标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对贷款的行业有限制,有些行业扶植,有些行业坚决不贷,比如回收周期长的酒店业就禁止放贷;不给经营周期2年以下的企业贷款。50%以上的企业在一年内倒闭,30%以上的企业会在二年内关闭等等。
在长期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服务中,宁波银行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优势,而这方面的业务无论是上海、杭州还是南京做都做不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未来银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个人客户、基础客户是发展中间业务的基础,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只相当于美国60、70年代的经营水平,今天美国的商业银行已是综合全面发展,宁波银行知道自己缺什么,就请什么人,宁波银行已聘用了来自新加坡的9个人担任公司中层领导,帮助公司发展。
在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服务中,IT技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服务水平的高低。产品容易复制,但服务很难复制。宁波银行有它自己的特色。
另外,董事长陆华裕先生与行长俞凤英女士,回答问题时,其温文尔雅、礼貌待人,逻辑清晰、回复严谨,从未遗漏任何一个提问问题的细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就是陆华裕先生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让我感受着一种宁波人温和、实在、谦逊、低调的风格。
备注:以上只是现场的几点印象,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但斌2007年7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