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只刺猬很难

(2007-06-07 15:52:12)
标签:

财经文摘

转载地址:http://secure.bokee.com/6314003.html

    尽管永远都很忙,永远有看不完的研究报告、报纸、杂志、邮件(对着信箱里数以百计的未读邮件,我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但我仍然努力挤出时间读一些书。因为大学里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告诉我,专著远比期刊和单份的研究报告来得深入、全面,虽然时效性比较差一些。但时效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用??who knows??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真正流传下来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基金经理们得到的研究报告时效性应该是一致的,但不同基金的绩效却差别巨大。何故??时效性并非决定投资成败的主要因素。


    这几年来,看过的书不算太多,但也不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德鲁克的《旁观者》、杰里米的《投资者的未来》、以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市真规则》、《战胜华尔街》、《华尔街的肉》等不多的几本。而上个月读完的《对冲基金风云录》算是很不错的,值得大力推荐的一本。书的作者巴顿·比格斯对国内读者来说,知名度可能有限,但在华尔街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出身金融世家,在摩根斯坦利做了十多年的策略分析师。在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有很多的分工,行业公司部、金融工程部、宏观部等等,都应该是比较细分的,做策略是最综合的,或者说最没有技术含量,也是最考验市场经验和情商的。


    在一个人精成堆的地方,做了十几年的策略分析师,作为大摩的首席战略官,被誉为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光这个经历,就足够让人仰视了。比格斯后来又和朋友们组建了对冲基金,是对冲基金行业的老战士,这番经历,加上生花妙笔,(他是耶鲁大学英文系的高才生),其书的可读性。。。嘿,大家自己去看吧。


    对冲基金的英文是――hedge fund;hedeghog的意思是刺猬,豪猪;作者把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比作刺猬,敏感而危险、辛勤且怪异。书的英文hedgehogging,书的封面是一只刺猬蹲在一大迭美元上面。自己去联想吧!!


    书的大部分篇幅讲述了看似风光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艰辛生活,这个艰辛并不是吃不饱饭,风吹日晒的艰辛。相反,坐头等舱、豪华游艇,游世界顶极奢侈场所,日进斗金都是很稀松平常的。艰辛的是内心的煎熬、永无止境的业绩压力、以及客户关系的艰难维系。


    关于内心煎熬和业绩压力,比格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黑狗。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讲起过他的黑狗。在不顺利的日子,那只浑身恶臭的大黑狗会不请自来,咻咻喘着粗气,重重地坐在他的胸口,想把他压死。投资领域也有这样一条黑狗,在你表现不佳时,会跑来坐在你的胸口上――在夜半时分,在周六早上,或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它到来的时候,你根本无法驱走他。它折磨你,咬啮你的生活。


    我们都时不时接待黑狗光顾。摆脱它,有赖于很好的心理素质、合理的预期、客户的高度理解,以及,最重要的――市场朝着你的预期变化。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内心压力和煎熬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场远不是一个理性的、可以用公式、理论来解释和指导的地方。


    尽管欧美金融市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不光法规很健全,理论很全面系统深入,历史的经验,几十次的牛熊转换,按说,其经验教训也足够多了。但市场仍然不是完全有效的,总是存在很多很多的机会和陷阱。用凯恩斯的话来说,不幸的是,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总比你能支撑的时间长。否则,我们怎么解释股神巴菲特的存在呢?


    比格斯在书中多次阐述,在投机力量的撞击中,情绪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偏离了商业和行业的常规。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无法充分解释股价脱离其商业环境的现象。在华尔街,中庸这个词是不存在的。因为投机机制注定一切行为都会过度。就算在是幻想的高潮和失望的深渊过后,人们恢复性的的反应都会过激。比正常的商业趋势波动更大。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像因素,或者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两个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第四维上展开的。


    以4000点的中国股票市场来看,理性的成份虽然有,但已经所剩不多。(这次暴跌下来,好很多,可买的股票增加了一些)。去年12月,嘉实基金的单只基金一下子发行了400亿,我当时写了一个博文《上一次存款大搬家指数涨了4倍,这次存款流入股市仅仅开了个头》,大规模的存款搬家从那个时刻开始,而不是结束。今年股市的盈利示范效应进一步扩散,散户战胜基金已经不是神话。这个趋势还正在扩大和衍生中,似乎看不到尽头。


    最近看到主流券商的报告,比较了一些数据,主要是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本币升值期间泡沫的产生和演变。其中一个主要的背景是低利率和实体经济的高增长;其次一个背景是个人投资者大量进入股市,台湾在高峰的时候,1/4人口是股民,中国目前深沪市场开户数1亿,实际投资者人数只有5000万,(因为每个人基本上要开深沪两个代码卡),只占城市人口的10%;台湾、日本在高峰时候,股市总市值是居民存款的4倍和2.5倍;美国1999年则高达5倍。(当然了,美国人不好储蓄,存款总量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目前国内居民存款和总市值刚刚打平,但流通市值还远远小于存款总额。另外一些数据则是比较总市值和货币流通量,如M2、M1之类的,大意也是,现在安全着哪!!离泡沫远着呢!!


    上周参加国内顶极券商的5月策略报告会,国内宏观策略方面的腕级人物对当前市场的定义是,A股有泡沫,但还是小泡泡,离破灭远着呢!!


    不光是民间的声音,连专业机构都已经把估值,把业绩等等抛在了脑后,更多地研究资金的流向、股票的供给。一句话――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已经成为更加重要的关注点,你我盈利与否,与上市公司无关,与能否准确判断其它投资者的情绪、心理有关。


    可是,比格斯在很多章节都说到,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顶部和底部。要想解读出股市情绪的指针并不容易,市场转折点附近,大多数人的感觉永远是错误的。


    这样的市场,参与还是不参与??参与的话,以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去参与,期望有怎样的收益率?


做一只刺猬很难,做一只收益率稳定增长的刺猬更难。


好在,我们深深知道,上帝如果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任何时候,我们都坚信不移。


这一扇窗,就是企业本身,以及其估值。早在新千年之前,上帝已经为我们开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就接触到了巴菲特其人其事,这几年我们又通过深入学习其思想、实践其理论,得到大量的精神财富。


因此,对于前几个月的低价股行情,我们能够淡然处之,知道那不是自己能赚到的钱。对于蓝筹股的沉寂,也能正确认识,毕竟涨多了,需要休整,需要时间来证明好公司是物有所值的。


而这一切,需要时间。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巴菲特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坚持,去实践,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


虽然做一只刺猬不容易,但做一只快乐的刺猬还是有可能的,好的心理素质,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市场考验的投资策略,这些决定了我们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心中仍然充满了阳光。


   (点评:本文作者讲到"对冲基金的英文是――hedge fund;hedeghog的意思是刺猬,豪猪;作者把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比作刺猬,敏感而危险、辛勤且怪异。书的英文名是hedgehogging,书的封面是一只刺猬蹲在一大迭美元上面。自己去联想吧!!".

    这里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异议。我想本文作者可能因为对西方一些寓言不很熟悉所造成的歧义.古希腊有一则寓言——《刺猬与狐狸》,讲的是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狐狸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袭击时间。狐狸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而刺猬毫不起眼,遗传基因上就象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整天到处走动,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


     狐狸在小路的岔口不动声色地等待着。刺猬只做着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瞎转到狐狸所在的小道上。"啊,我抓住你啦!"狐狸暗自想着。它向前扑去,跳过路面,如闪电般迅速。刺猬意识到了危险,抬起头,想着:"我们真是冤家路窄,又碰上了,它就不能吸取教训吗?"它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正向它的猎物扑过去,看见了刺猬的防御工事,只好停止了进攻。撤回森林后,狐狸策划新一轮的进攻。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但是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风云录》选择一只刺猬蹲在一大迭美元上面。这里的刺猬并不是敏感而危险、辛勤且怪异的寓意。而是指刺猬懂得深刻思想的本质是简单。它们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能够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隐藏的模式。刺猬注重本质,而忽略其他。而那些实现跨越公司的精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刺猬。他们运用自己的刺猬本性,为公司努力建立今天所称的"刺猬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