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消费潜力巨大,北京的A级车展让人眼花缭乱,汽车的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等概念是否已经打动了你,汽车股,你买了吗?是否每天在琢磨它,在等它回调?下面我把林森池《投资王道》中谈到的汽车行业内容粘贴在这里,看官细细品尝。
汽车的工业也有其大循环。最早期的汽车生产始于欧洲。二十世纪初,真正大规模的生产在美国出现。当时被视为新兴行业,有超过100家汽车生产商,同时在美国出现。到1929年美国每年汽车生产量达到500万辆.今天,在美国只剩下3家大生产商,全年产量千多万辆。随后而至的是日本,她的汽车工业曾一度横扫全球市场。
今天,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也有100多家,2004年全年产量,估计可以升达240万辆。平均每个生产商出产2.4万辆一年,是一个低效率的运作。汽车业在中国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就像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期一样。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有不少汽车生产商,终会被淘汰或被收购合并,走向更有规模、更有效率的发展。现时中国比较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商,都是与外国大的汽车生产商合作。现时中国的汽车市场每年销量接近500万辆,理论上,本地生产可以由现时的240万辆继续提升,取代进口汽车。不过,进口车辆代表高档商品,不是每位消费者都愿意接受本地生产的汽车。国内生产的汽车仍要面对重重挑战:
(一)本地生产的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不断减价,保持竞争力;因为世贸规定中国在2006大幅度 开放市场,届时汽车进口关税便会减至25%,大批外国生产商正准备进占中国市场。这是困难之一。
(二)中国汽车生产商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生产需要大量钢铁、铝及塑料材料。石油、铝及轧钢价格的上升会带来直接冲击。
(三)第三个挑战是中国生产商的规模未够大,所
以效率未达至最高水平。
(四)第四个挑战是设备更新(Re-Tooling)费用 。引进任何新款式的车
型,或任何外观上的改变,其外壳压缩模具(Stamping Mould)都要更新,内部配件的改进,亦需要新的装配工具,而费用是相当昂贵的。科技方面,在环保及节省能源的大前提下,需要不断改良设计,因此需要不断投入更多资金去更新设备。科技的进步就像彩电发展那样急促,而困难亦步亦趋。
(五)第五个挑战是品质的保证,每一辆车有超过 一万件配件,来自不同的供货商,只要某一组配件的品质出现参差,有机会构成危险时,车厂都要负责回收,更换有问题的配件。
(六)第六个挑战与宏观调控息息相关。汽车始终 是奢侈品,很多时需要分期付款的。在宏观调控下,政府收紧信贷,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汽车销量立时放慢。现时大小中国车厂都一致倾向减价促销,虽然市场需求大,减价可以促销,但如果效率无法提高,最终将有无数车厂,进入无利可图的困局,这是小循环。大循环则是在购并及淘汰下,最终只会剩下数家大型的汽车生产商。
中国汽车生产行业面临价格竞争的困难。笔者是不会沾手这个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