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槐树洞

标签:
杂谈 |
(图片来源网络)
世外桃源——槐树洞
下朝青路往西山走约 2公里,便是槐树洞山门了。这2 里上山的路,还是柏油马路,向上再向上。两边是庄稼地,赶上庄稼茂盛的时候,鼻子边上会飘起粮食的香味。刚才还觉得燥热,山风一吹,庄稼一摇,凉爽便袭满了身心。柏油路是一条黑龙,在庄稼的碧浪里畅游,一下子会让你想到真正的水。
辽西天旱,哪里会有如此清澈甘醇的水?槐树洞偏就有水,爬上山坡,眼前豁然开朗,一池碧水呈现在你的眼前,给你的是意外的惊喜。那是一座大型水库,有船在水面上披波斩浪,有垂钓者在岸边怡然自得。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映在一池碧水中,成一副天然的山水图画。游人没有见到槐树洞的面貌,便可以在水库边上先大饱了一下眼福。
水库上游不远处,是一座露天的游泳池。里面设施很齐全,建有大型游泳池一座。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人游泳,是一座微型水上乐园。虽说地方不大,这里的游泳池却与别处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池是露天的,水是天然的,一切都与大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在水里游泳,可以欣赏周围的山川景色,可以聆听鸟语,可以品味花香。游累了,到岸上休息,晒太阳,接受大自然的恩泽和洗礼,身心都感到清爽了许多。都市里也有游泳池,没有办法跟这里的比,试一试你就知道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和感觉。
槐树洞的水不大,从山间冒出来。弯弯曲曲,迂回曲折,似铜铃脆响,似秋虫呢哝。时间久了,水竟积聚满了游泳池和水库,看那浅浅的窄窄的一脉细流,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度量,真怀疑此水是从天上来。寻着水声,看着水线,去寻找真正的源头。水线在山涧里时缓时急,或平流无声,或小瀑潺潺,顺着沟底的青石路往里走,终于看到了这“圣水”的出处。山中有泉,题为“辽西第一泉”,果然不同凡响。那泉有气势,那泉有灵妙。泉水从“龙王殿”下流过,从龙嘴喷吐而出,下面是一水池,水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嬉戏。虽没一泻千里,却显出了很多神奇。
来槐树洞的游客,都要喝口龙嘴里流出来的水。据说,常饮槐树洞里的水,百病不犯,很灵验的。果真如此吗?有事例为证,沈阳八王寺汽水厂,曾对这里的水质进行过检测,说水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阜新有一83岁的老汉,他的儿女经常来槐树洞取水给他喝,老人年轻时曾经喝过这里的水,一直念念不忘。老了就托儿女常来取水喝,至今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这些事例还不可信的话,游客可以随时量一下水温。得出的结果一定出乎意料:不论春夏秋冬,水的温度永远是十八度。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水温保持恒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给出权威的回答。槐树洞供奉的龙王是东海龙王,难怪有人怀疑此水只能天上有了。想必是那东海龙王坐镇指挥,换了别人怎么会有如此神通广大的作为?
水是槐树洞的一大奇景,有很多传说流传于民间。比如“辽西第一泉”里,过去常有人往里投掷硬币。有为乞盼平安的,有为乞盼钱财的,更有为生儿育女的。据说硬币落水后如果是正面,投币的孕妇必会生育男孩。不过,如今已经找不到投硬币的人了,这可能跟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有一定关系吧。
这就是槐树洞名字的由来,既是槐树洞,必是要说槐树的。游客在观音殿前就可以看到两棵龙角槐,这两棵槐树人们也叫它们为夫妻槐。最大的古槐高达38米,树围4米,据史书记载,两棵夫妻槐,植于唐朝,到今天已经近900年了。900年的它们,还并排站在那里,览阅世间沧桑。树冠巨大,浓荫匝地。一棵古槐树干已经中空,却还是与另一棵古槐脉脉含情,相携而立。
关于这对夫妻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山东淄博有一博学多才的宋步云先生,某年在今槐树洞东北三里的娘娘庙村教私塾。游览了几次槐树洞后,竟被槐树洞的景色所迷,觉得这地方是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便在此弃教剃度为僧了。后来,他家乡的妻子几次来找他回去,万般无奈之下,宋步云只好离开槐树洞。临走的时候,夫妻二人共同在观音殿前植下两棵槐树,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夫妻槐。
关于这两棵古槐,还有很多迷人的故事。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吟咏过它。宋步云在槐树洞出家的时候,他有个同窗好友叫孙宝璋,当时在河南当县官。他骑马来槐树洞看望好友,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随口念了四句诗:
松影入池鱼上树,
槐荫铺地马蹬枝。
山川白云峰漏顶,
水流峡谷耳留音。
清代诗人牛松也曾经来过槐树洞,他也为古槐留诗一首:
古槐何代植,
苍翠自然新。
几度回眸眺,
斜阳一片烟。
游客来槐树洞,都会在槐树底下流连很久。要是五月来,还能见一树槐花绽放,美景更是不胜收了。龙角槐是国槐,在北方并不多见,有这么悠久历史的就更加珍贵了。龙角槐开白色小花,花香怡人,可入药。坐在槐树下面,煮槐花小饮,一定是很惬意的事情。这两棵古槐的名气是很响的,辽宁省人大主任王充闾先生,就曾经专门来拜访古槐。当时,他在古槐下铺纸泼墨,留下了一首诗。前两句是“本地风光原秀美,出山泉水也澄清。”在写到槐树的时候,他略微沉吟了一下,随即写道“神槐宝洞无今古,绝胜他乡万里行。”用一个“神”字来写这两棵古槐,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王充闾写“神”槐成了槐树洞的一段佳话。
槐树洞不仅有古槐,据林业专家介绍,在槐树洞光叫得出名字的古树就有120多种。在槐树洞南山上,有一片面积不大的小密林,那是“微型的原始森林”,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最珍贵的有茶树、丁香树、皂角树、枫树等,夏天,槐树洞绿树成荫,是消夏避暑的最佳胜地;秋天,满山彩叶点缀,是陶冶情操的首选佳景。有诗是这样描写槐树洞秋天的景色的:“丁香花开满庙香,枫叶红透染山岗。进得香里人自醉,遥看林红神更爽。”
据槐树洞一守山老人讲,这里有东北最珍贵的树种叫毛丁香,听说只有一棵,已经被虫蛀死了大半个身子。老人神秘地透漏,在这棵老树不远处,已经又长出了一棵小毛丁香树来。这棵小毛丁香树,没有几个人能认得。树株太小,不好辨认。据说,谁要是能发现的话,那他一定不是凡人。很多游人都试图找到那棵小毛丁香,可至今还无人有缘得见。
走进槐树洞,其实就走进了石头的世界。
进山的路全是用青石铺成的,上山踩的是石台阶,护卫山路的是石栏杆,山顶洞中还有石塑的十八罗汉。山上怪石嶙峋,一进山门一眼可见松岭山上的卧牛石、木鱼石,入山口可见石熊头南尾北在卧;过小北坡可观护佛石对面相迎,仰视可观天猫下凡石,童子拜观音石。童子石不远处可见一面镜子似的石头立于峭壁。据说,在此“镜子石”前许个心愿,可从石头上看见上天的感应。
槐树洞群山环抱,东有松岭山,南有南台山,西有西山,北有双狮山,中有喇嘛头山,还有五行峰。峰小神奇大,齐天大圣孙悟空都曾经伏于五行山下磨练筋骨。树木是山的皮毛,装扮山;石头是山的骨骼,挺起山。群峰争秀,靠的是石头的精灵。怪石像虎、像狮、像豹,像猴、像鹤、像鹰,凭的是游人的想象和悟性。
槐树洞占有三个五:五行山、五指石、五行峰,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堪称奇绝。从龙王殿北行上台阶便到了后洞,是最壮观的通天洞。洞高5米多,进深4米多,洞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王佛、南无阿弥陀佛、地藏王、千手观音和青龙大仙。无行峰和五指石就在此洞上。仰头可见五指石悬于头顶,巨手摊开,护卫一方圣土。说起洞,也与石头密不可分,洞为石洞。质地极硬,属原古震旦纪形成。
槐树洞,顾名思义必有洞,洞是活的石头,会呼吸的石头。景区内大大小小的洞数不清,游人感兴趣的可以查一查数一数,神奇的不是查不过来,而是每次查得的数目都不会一样。最大的洞有7个,其中通洞有3个,均在半山腰。在槐树洞探洞,是一项惊险刺激的项目。
从通天洞过铁索路,路途虽短,却险象环生,贴着石壁走,绕过山头向北上攀缘,洞顶处可见一半截石塔。
塔叫“止水塔”,建于辽代。全国仅有11座,东北仅此一座,极其珍贵。塔为石板叠筑,八角形,空心,三层塔檐,存高2.6米。因为年久失修,风雨剥蚀,塔体已经不完整,雕饰也漫漶不清。塔基座砌在岩石上,用两层石板叠筑,八角形,每边长90厘米,各面均刻壶门,门内外有浮雕人物、走兽图象。基座上为单层覆莲座,每面四瓣,侧面刻卷云纹。其上是第一节塔身,八角形,共用八块石板立置而成,空心,每面刻一壶门,浮雕图案有莲花瓶和兽面火焰纹两种。往上为第一层塔檐,下面作叠涩檐式,檐头刻花纹。再往上用覆莲座承托起第二节塔身,也是用八块石板立置而成,中空,每面设一龛,圆雕兽首。其上又有第三节塔身,中空,每面浮雕伎乐人物两个,有吹笙、笛、箫的,也有弹琵琶、打腰鼓、敲钹、击方响的,还有跳舞的,共八种姿态,刻工精细,栩栩如生。
关于“止水塔”传说很多,塔是如何毁的,塔的完整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至今还是不解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