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心(六百二十)
(2023-10-02 20:24: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一见倾心 |
说话难听的人,不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是长期积累的怨恨与愤怒;
通过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精神个体深入交流,学会理解这个人是这样想的、那个人是那样做的……从而一路开疆拓土,将无数的“非我”吸收为“我”。读的书越多,理解的人、理解的事也越多,通过见众生,把众生都变成“我”。“我”的疆土也由此而日益扩张,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强大、包容。
完全放弃了开放心态,而以自己狭小的三观逼迫、挑剔、批判文学人物——这个人不符合我的道德,那个人不符合我的审美,所以我懒得理解他们,甚至拒绝承认他们的合法性。这种读书的方法,哪怕破万卷,也无非是在同一个点上加固那僵化的自恋,读了一千个人,读到的也只是原地踏步的“我”。
读书能让人更开阔,也能让人更偏执,全看我们怎么读。
敢欺负你的人,100%看不起你,而不是他情商低,因为欺负你的成本为0
人性的本质就是,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不服就干,就越有人欣赏你;你越是老实、善良、心慈手软,就越是有人欺负你。
当一个人理智到了极端,便可以承受任何代价,默不作声地及时止损,甚至可以亲手毁掉自己曾经在乎的一切。
不要迁就任何人,失去自我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自信至上,禁止低头
你越冷血,越果断,越不拖泥带水,就越没有人敢欺负你。
我们对人性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但凡是个人就有良心
无法驾驭的东西,一开始就要远离,拿不住就要放下,宁愿让他变成遗憾,也不要让他伤到你分毫。
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会沦为脾气和情绪。
文学作品的功用之一,就是拓展、深化我们对人性的认知。
通过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精神个体深入交流,学会理解这个人是这样想的、那个人是那样做的……从而一路开疆拓土,将无数的“非我”吸收为“我”。读的书越多,理解的人、理解的事也越多,通过见众生,把众生都变成“我”。“我”的疆土也由此而日益扩张,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强大、包容。
完全放弃了开放心态,而以自己狭小的三观逼迫、挑剔、批判文学人物——这个人不符合我的道德,那个人不符合我的审美,所以我懒得理解他们,甚至拒绝承认他们的合法性。这种读书的方法,哪怕破万卷,也无非是在同一个点上加固那僵化的自恋,读了一千个人,读到的也只是原地踏步的“我”。
读书能让人更开阔,也能让人更偏执,全看我们怎么读。
前一篇:一见倾心(六百一十九)
后一篇:一见倾心(六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