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医养生 |
分类: 中医养生 |
中医气血辨证
(一)气虚:
是指全身或某一内脏出现机能衰既定的病理现象。常见于某些慢性病人、年老体弱和急性病的恢复期。
症状:
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头晕神疲,乏力自汗,饮食不振,舌体胖淡苔少,脉虚弱,其他如内脏下垂,小便失禁等也多是气虚的见症。
若心气虚,
伴有心悸、气短,行动尤甚等证;
脾气虚,
则伴有纳少,腹部虚胀,四肢无力,若中气虚陷还可出理内脏下后期等证;
肺气虚,
则伴有喘咳,面色白,形寒畏冷等证;
肾气虚,
则伴有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清,甚则不禁,若肾不纳气,还可出现咳喘短气,动则尤甚等证。根据五脏生理不同的特点,在气虚的过程中,以脾肺肾三脏之气不足为多见。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人参、黄芪、白术、山药、云苓、五味子、黄精等。
(二)气滞:
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发生功能障碍的病理现象。常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感受外邪等因素所引起。
主证:
胸、胁、脘、腹等部位闷胀串痛。每于嗳气或矢气后减轻,脉弦,上述疼痛与闷胀的发作又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此外,乳房胀痛,排便时里急后重,也常为气滞的见症。
(三)气逆:
多指肺胃之气上逆所表现出徕的病理现象。痰气互结,肺失肃降,逆则发生咳喘;胃主降浊,逆则呕吐、嗳气呃逆,或见噎膈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