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而今听雨僧庐下

(2006-09-19 22:18:30)
分类: 美文欣赏

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蒋捷南宋时期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危危可亟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振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恸,其感伤胜似长空雁鸣,其哀苦犹如寒泉低吟,却又非如晚唐贾岛或南宋江湖派诗人般一味苦吟,其超脱俗人的心境使其作品标格雅致,其内蕴的激越难抑又如地火涌动,从而形成了郁勃悲慨、清峻流爽的风格,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物感之于心,情发乎于衷。就是这么一个到老来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蒋捷,从伴随人一生始终的风雨中,提炼了“听雨”这一典型情景。三个不同时期,有着三种不同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欢乐甜蜜,无忧无虑;

第二个场景水天辽阔,风急云低,飘泊四方,离愁万种;

第三个场景独立僧庐,孤独凄凉,一切皆空,万念俱灰。

最后惟有一任凄苦的雨,在阶前滴到明........

三个不同时期,更有着三种不同意境,折射出词人由年少时的欢乐无忧,到中年的惆怅彷徨,进而到老年的凄苦无奈的心情,这是一种亡国者的哀痛,失志者的悲愤!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正如这绵绵不断的雨。一丝丝都是心底里的泪滴,我想,大凡对于人的生命本质有着敏感知觉的人,试问有谁不在面对这样的词深感心灵的悸动?就算是我这样的小女人也觉得这词写到自己的心里去了的,这雨,就是一番人生境界,一段人世浮沉,它蕴涵着多少沧桑和苦难在里面啊!每当面对绵绵阴雨时,一旦触及心底深处人性中最脆弱的那根弦,一样是那样的心神寂聊,黯然神伤.....
    
原来人生不过听雨一场,无论你的经历是波澜壮阔,或者止水无波,都凝结在这短短五十六个字中了。而多少曾经庸人自扰的悲与喜,乐与忧,就这么一听了然了。

看雨,听雨,这里面蕴涵这如此深刻的哲理,人生亦如斯……



                                                        2005/12/27     

      


http://www.rsbw.cn/bbs/skins/default/filetype/swf.gif[全屏欣赏]
http://bbs.flash8.net/bbs/UploadFile/2005-9/200591917592188.sw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残红飘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