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伦敦奥运会乒乓女单决赛的判罚问题
标签:
杂谈 |
我看伦敦奥运会乒乓女单决赛的判罚问题
一、判丁宁发球违例基本正确,但似乎缺乏人情味。
为了使比赛更加精彩,乒乓球裁判规则几经更改。实行无遮挡发球规则后,裁判对发球细节判罚更加严格,特别是对于不能低于台桌平面、抛球不得少于16cm高度、不得以手遮挡、不能斜抛(球应垂直降落)发球等,掌握得很细致。对丁宁发球违例的判罚,不仅发生在她与李晓霞的决赛当中,在之前的比赛中,也曾警告和罚过几次,而且并非同一裁判。若要说某一位裁判执法错误倒也可信,但若要说好几名裁判都判错了那就不可信了!如果说在不同的几场比赛中、由不同的几名裁判执法、对同一名球员的发球判定违例,那说明了什么?!只能从球员自身找原因了。不过,由于决赛是中国球员之间的内战,场上裁判大可不必太过认真,略微宽松一些,让比赛酣畅淋漓地进行下去,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裁判才更受大家欢迎。可能是老外裁判太敬业了,同时也上了牛脾气。
二、丁宁发球被判违例,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裁判界负有责任。
丁宁属于顶级乒乓球国家的顶级乒乓球队员,参加过N的不知多少次方次的比赛,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频繁的判罚?原因很简单,她作为顶级队员,在俱乐部比赛中,中国裁判在对她的发球上是略微宽松了。国内几个裁判敢于否定顶级球员的发球方式?要知道,她是以国家队主力队员的背景的!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亚洲比赛以及在世锦赛上,以前曾经出现过几次被判违例的情况,可惜,我们的国家乒乓球队没有认真总结、提醒和改进,也许,这是她的杀手裥(就如武侠的宝刀,失去了也就没有了威力)。由于在平时比赛中享受比较宽松的裁判环境,本来不规范的发球也就习惯性地认为是正确的了。因此,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裁判界负有责任!
三、丁宁输球的原因,不能都归为裁判判罚上。
作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球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因为在某场比赛(包括关键比赛)中遇到这样的情形就自乱阵脚,甚至失去国手应有的风度(尽管很年轻,但年轻不是理由),那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比赛,甚至还会输掉自己在国家队主力队员的位置。要知道,中国体制内,任何球队内部都是有派系的,授人以攻击口实,不仅自己甚至连自己的教练都会受牵连的。
四、作为优秀运动员要注意与时俱进,与国际标准接轨。体育竞技,优胜劣汰,符合发展规律。优秀运动员要时时刻刻跟着比赛规则走,规则就是法律,就是卡尺,就是定输赢的绳子,不能跟规则叫劲。尤其是国际比赛规则,一定要努力适应,按照最新的规则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技术。作为顶级球员,在国内有人娇惯着你,在国际上可没有啊。对丁宁而言,当务之急就是改进发球技术,或者练成新的第二、第三套发球技术,如果做不到,国家乒乓球女队还真就没有她的位置了。
顺便说一句,我也很看不惯李小霞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那种做派,尤其是单纯为了赢球而不顾姐妹友情的眼神,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真希望丁宁能赢得比赛,至少是3:4输也能接受。不过,看到李小霞赛后狂奔、激情四射、泪眼婆娑的样子,似乎她也是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好几次都是第二,这次决赛前电视媒体也都一致关注着丁宁,只有文字记者采访了李小霞,备受冷落),年轻人,冲动一些,可以理解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