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崇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社会和人群中所信仰的“道”就是“德”,人立善功、勤修道德,常生久视,就能修炼成仙。以下这则故事就能充分代表这些观点。
杨敬真[唐]李复言著,摘自《续玄怪录》
杨敬真,虢州阌乡县长寿乡天仙村田家女也,年十八,适同村王清。其夫贫,力田;杨氏奉箕帚,供农妇之职甚谨。夫族目之曰勤力新妇。性沉静,不好戏笑。有暇,必洒扫静室,闭门闲居;虽邻妇狎之,终不相往来。生三男一女。年二十四岁。
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夜,告其夫曰:“妾神识颇不安,恶闻人语,当于静室宁之。请君与儿女暂居异室。”其夫以田作困,又保无他,因以许之,不问其故。杨氏遂沐浴着新衣,洒扫其室,焚香闭户而坐。及明,讶其起迟,开门视之,衣服委于床上,若蝉蜕然,身已去矣。但觉异香满屋。其夫惊,以告其父母。共叹之次,邻人来曰:“昨夜夜半,有天乐从西而来,似若云中,下于君家,奏乐久之,稍稍上去。阖村皆听之,君家闻否?”而异香酷烈,遍数十里。村吏以告县令李邯,遣吏民远近寻逐,皆无踪迹。因令不动其衣,闭其户,以棘环之,冀其或来也。
至十八日夜五更,村人复闻云中仙乐之声、异香之芳从东来,复下王氏宅,作乐久之而去。王氏亦无闻者。及明来视,其门棘封如故。房中仿佛若有人声。遽走告,县令李邯亲率僧道官吏,共开其门,则新妇者宛在床矣。但觉面目光芒,有非常之色。邯问曰:“向何所去?今何所来?”对曰:“昨十五日夜初,有仙骑来曰:‘夫人当上仙,云鹤即到,宜静室以俟之。’遂求静室。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绛节,鸾鹤纷纭,五云来降,入于房中。执节者前曰:‘夫人准籍合仙,仙师使者来迎,将会于西岳。’于是彩童二人,捧玉箱来献,箱中有奇服,非绮非罗,制若道人之衣;珍华香洁,不可名状。遂衣之。毕,乐作三阕,青衣引白鹤来,曰:‘宜乘此。’初尚惧其危,试乘之,稳不可言。飞起而五云捧出,彩仗、霓旌,次第前引,至于华山云台峰。峰上有盘石,已有四女先在彼焉。一人云姓马,宋州人;一人姓徐,幽州人;一人姓郭,荆州人;一人姓夏,青州人;皆其夜成仙,同会于此。旁一小仙曰:‘并舍虚幻,得证真仙。今当定名,宜有真字。’于是马曰信真,徐曰湛真,郭曰修真,夏曰守真。其时五云参差,遍覆崖谷,妙乐罗列,间作于前。五人相庆曰:‘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xiao)然,遂与尘隔。今夕何夕,欢会于斯,宜各赋诗,以道其意。’
信真诗曰: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行。
湛真诗曰:绰约离尘界,从容上太清。云衣无绽日,鹤驾没遥程。
修真诗曰:华岳无三尺,东瀛仅一杯。入云骑彩凤,歌舞上蓬莱。
守真诗曰:共作云山侣,俱辞世界尘。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
敬真亦继诗曰:人世徒纷扰,其生似蕣(shun)华。谁言今夕里,俯首视云霞。
既而雕盘珍果,名不可知。妙乐铿鍠(huang),响动崖谷。俄而执节者请曰:‘宜往蓬莱谒大仙伯。’五真曰:‘大仙伯为谁?’曰:‘茅君也。’妓乐鸾鹤,复次第前引,东去,倏忽间已到蓬莱。其宫阙皆金银,花木楼殿,皆非人世之制作。大仙伯居金阙玉堂中,侍卫甚严。见五其喜曰:‘来何晚耶!’饮以玉杯,赐以金简、凤文之衣、玉华之冠,配居蓬莱华院。四人者出。敬真独前曰:‘王清父年高,无人侍养,请回侍其残年。王父去世,然后从命,诚不忍得乐而忘王父也。唯仙伯哀之。’仙伯曰:‘敬真’汝村一千年方出一仙人,汝当其会。无自坠其道。’因敕四真送至其家,故得还也。”
邯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复俗虑得入胸中耳。此性也,非学也。”又问要去可否?曰:“本无道术,何以能去。云鹤来迎,即去;不来,亦无术可召。”于是遂谢绝其夫,服黄冠。邯以状闻州,州闻廉使。时崔尚书从按察陕辅,延之,舍于陕州紫极宫。请王父于别室,人不得升其阶,唯廉使从事及夫人得之,瞻拜者才及阶而已,亦不得升。廉使以闻,上召见,舍于内殿。虔诚访道,而无以对。罢之。
今在陕州,终岁不食,时啖果实,或饮酒三两杯,绝无所食,但容色转芳嫩耳。
道教相信世界上是有神仙的,而且认为通过不懈修炼,常人最终也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仙人境界。当然,信与不信就是另一回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