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一本小人书可以传看一个班,课间,几个小脑袋围成一圈儿,共看一本小人书,只有小人书的主人或者他最好的朋友可以正着看图看字,其他人只能挤着看倒着的画面了,不过那也其乐无穷,一本小人书常常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那是个贫穷的年代,人们都还吃不饱,对精神食粮的追求更是奢谈。
夏天的晚上,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对着满天星斗,我和弟弟一篇又一篇的背课文,这不是老师留的作业。那时除了一本语文书,再也没有其他书籍可看,课文都倒背如流了。记得那时上课,老师让学生听写生字,我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写在老师的前面,没等老师念出生字表,我已经知道下一个生字是什么。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借到一本白话本聊斋,那时父母是不让看这本书的。我就把聊斋压在课本下面,一边写作业,一边趁父母不在偷看两眼。不知道是做贼心虚,还是那时年龄小,理解力差,蒲老先生的千古名著竟没给我留下多少印象。
后来,生活好一点了,书店里书籍丰富了,但我家还是没有多余的钱让我用来买书,那没书看的滋味真是痛苦至极。有一次,我跑到医院问医生我可否卖血,结果县城的小医院没有献血点,我想卖血来买书的愿望化为泡影。现在想想,即使那时有献血点,就我那体重也不够献血条件啊。
上学住宿,家里每月给20元左右的饭费,于是我就扣留一部分饭费用来买书。结果饿到咳嗽,有时上课都忍不住咳嗽,只得请示老师退出教室。
后来工作了,但工资太少,且以我的个性,工资都如数上交给老妈。我依然没办法由着自己的性子买书。于是我跑十几里路到县城唯一的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之后节假日我就去图书馆借书看,每次来回就是二十多里路啊,但是似乎没有累的感觉,因为心完全沉浸在能看到书的喜悦中。
现在,我的工资我做主,生活虽依然清苦,但是我想买什么书就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只是我读书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因为网络打败了书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