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中国电影的三俗与三高

标签:
中国电影喜剧片性笑话垃圾食品发条橘子 |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
1.您觉得为什么现在一大部分中国影迷都对中国喜剧持审慎的不看好态度?
其实逗人笑是很难的事,这点对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社会来说尤甚。中国社会在转型,公民文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几十年前逗得人前仰后合的小品和相声现在很难达到当年效果,更何况中国电影的制作大多粗制滥造,缺乏沉淀。中国整个电影产业多在急功近利,幻想以快餐方式生产电影,但电影毕竟跟垃圾食品不同,人们会因为饿得走不动道了进快餐店对付垃圾食品,但没人因为想看电影走不动道了进电影院胡乱看个片子顶饱。电影终究不是观众的刚性需求。
2.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应具备哪些特征?
中国是个苦难深重的国家,不论社会现实还是文化基因里都有种难以名状的苦,所以文艺对中国百姓来说不单单是流行文化那么简单。文艺作品需要承载的是对现实的折射和对现实的短暂抽离,这个度很难拿捏。如果对现实折射狠了则成了诉苦;对现实逃离大了就会不接地气。所以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主创人员需要对文化有着充分的认知和调侃能力,好让片子对文化的折射与抽离有度。像冯小刚早期喜剧片和姜文的《让子弹飞》都符合此类特征。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原创性,文化上的输出。一些三流导演,譬如王晶,他们打着“喜剧”的旗号制作闹剧,毫无创新的网络流行语和二手笑话如同嚼蜡。
3.您怎么看待相声小品二人转演员进入电影圈?是助于喜剧片的多元化呢,还是把喜剧片拉入低俗化?
电影从来不是高雅的艺术,最早的电影是一群流氓拍的,如今同样如此。电影拼的是创意,取悦观众的能力。观众不会真正计较演员的成分,内容是否低俗。大多观众在乎的是,我特么花这几十块钱值不值。喜剧从来不是高雅的,公认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不是也在自导自演的喜剧片里演过精虫?美国精英阶层才能消费得起的脱口秀里,不也常有脏字?就连库布里克大师的《发条橘子》都有色情、暴力、粗口,我们何德何能指摘喜剧低俗?艺术有各种表现形式,不应受到约束。
4.“低俗+下三路+性笑话”成为当下好莱坞喜剧的最火标志,我们要借鉴吗?
“低俗+下三路+性笑话”从来不是好莱坞的特权,人类自有文明起从来就是俗的。俗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最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高雅其实只是俗的副产品,所谓“大俗即大雅”。看似一些人高高在上自恃高雅,一摸屁户自己也有尾椎骨。
中国是个新兴的暴发户国家,中国电影更是新兴产业。中国电影就是一张印着红盖头的大白纸,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太多太多。
5.我们现在看到一些不高明的拙劣模仿和笑话出现在国产电影中,你觉得国产喜剧片的未来会怎样?
抄袭是每个落后国家在起步时期的必然阶段,只有文化足够强大才能对外输出,让别人抄袭和模仿。中国人有智慧,懂得调侃,市场冷静下来后,必然会有无数精品涌现。(电影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