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托尼·斯科特——硬核朋克之死

(2012-08-20 20:35:50)
标签:

托尼·斯科特

好莱坞

硬核朋克

红潮风暴

多米诺

分类: 好莱坞大导演系列

【电影发狂】托尼·斯科特——硬核朋克之死每年都有对世界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以某种令人错愕的离奇方式投奔死亡,但当公众得知此这位年仅68岁,此前不久还在积极筹备《壮志凌云2》的好莱坞著名导演托尼·斯科特跳桥自杀后,依旧会本能地惊出一脸错愕。

 

从托尼·斯科特的电影里可以十分清晰地了解这个老人的生前嗜好。他的电影,如《壮志凌云》《红潮风暴》《全民公敌》《怒火救援》《多米诺》《时空线索》《地铁惊魂》《危情时速》等等,或浪漫,或刺激,或激情,或狂野,或奔放,其中都有着浓烈的硬核朋克精神和英国人对工业革命的本能反思。

 

托尼·斯科特自杀前公司业务良好,事业四平八稳,没有抑郁倾向,但从他突然消瘦的身躯和大把掉落的头发看,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或许是曾在事业上升期亲眼看到哥哥弗兰克被癌症榨干的恐怖经过,朋克一生的托尼最后选择了有尊严地死。

 

死神来临时,有人会跟死神下棋,有人会作痛苦挣扎,有人会跪地求饶。托尼·斯科特选择了一种纯爷们儿的死法。这种死法纯系个人爱好,且与工业文明相关。2012年8月19日,一个平静的中午,他有条不紊地停好车,从加州省佩德罗文森特·托马斯大桥上跳下,没有一丝犹豫。

 

托尼·斯科特的电影自1980年代开始主导了整个流行文化,MTV式的画面节奏,硬核朋克的电影情绪,以及对戏剧张力的巧妙把握几乎让他每部电影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王。尽管在电影艺术风格上,托尼走了与哥哥雷德利·斯科特截然相反的蓝领路线,却让两人的公司的作品得以通吃白领精英与蓝领草根两个阶级。

 

【电影发狂】托尼·斯科特——硬核朋克之死

 

托尼·斯科特的电影权力图谱:

 

《壮志凌云》(1986):这部为汤姆·克鲁斯量身订做的商业励志大片让阿汤锋芒毕露,也让为好莱坞商业大片开拓了崭新思路。托尼·斯科特将MTV式的电影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成了后来爆米花商业片的经典案例。

 

《红潮风暴》(1995):本片同样是部与军队有关的军事电影。与传统军事题材不同的是,《红潮风暴》将主要矛盾放在两位主演之间,照本宣科与独立意志间的剧烈碰撞让本片成为不朽经典。

 

 

《全民公敌》(1998):该片不再拘泥于人类传统工业革命成果,无所不在的天眼让公民隐私无所遁形。没有飞机、火车、大炮,但影片带来的心理恐怖令人印象深刻。

 

 

《多米诺》(2005):这是部相对寂寞的电影,当时接二连三的“反社会”者之死成为流行话题。托尼·斯科特尝试用MV式的浓烈色彩诠释这位当代赏金女猎手,结果未能获得强烈反响。他的哥哥雷德利早在1991年便拍了折射女权问题的《末路狂化》,而托尼这部《多米诺》则被卡在了商业与艺术之间。

 

《时空线索》(2006):这部影片将托尼·斯科特电影的制作剪辑发挥得淋漓尽致。此片让观众看到了悬疑片有了MV语言叙事的可能。近乎不发一枪一弹的情况下,托尼·斯科特让这部电影成了彻底的动作大戏。

 

 

《危情时速》(2010):这部影片是托尼·斯科特的遗作,影片有着最深沉的蓝领情结。用中国最八股的话说,他用最质朴的劳动者,最平凡的机车,再现了一个最美的人。当然,托尼·斯科特将这样一个本该被第三世界国家拍得烂俗得只能组织党政机关观摩的片子,拍得激情四射,令人不禁唏嘘——老骥不伏枥,正在行千里。(电影发狂/文,原文刊于凤凰网


【电影发狂】托尼·斯科特——硬核朋克之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