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第三届金扫帚奖:一个大奖的成功与中国电影之困

标签:
金扫帚程青松金陵十三钗中国电影关云长陈勋奇杂谈娱乐 |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

2011年是中国电影最值得反思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内地银幕突飞猛进,票房增长却并未跟上。尽管全年票房达到了130亿元预期,却在下半年遭遇增长缓慢问题。烂片,涨价,偷票房,各种论战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关键词。龙蛇混杂的中国电影市场里,大烂片要钱,小烂片要命,这也让金扫帚奖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最失望演员方面,孙红雷和张柏芝因贪婪自食其果。两位当红明星不爱惜羽毛,给钱就上,命里当有现世报。“失望”是“希望”的反面,代表了观众对他们的焦灼。拿金扫帚对两位明星不是坏事,很多人会后悔没人在自己得了瑟的时候给一闷棍。孙、张二人是幸运的,尽管闷棍来得稍晚了一些。最失望导演奖同样体现了落差。高晓松的《大武生》和陈勋奇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导演手法之烂令人拍案称奇。
较有争议的一个单元是最失望影片单元。这个单元获奖影片分别为《战国》《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和《关云长》。这仨片的共性是都用大卡司装大片坑爹。其实这个奖给入围的哪部影片都不过分,这一单元同样体现了公众与独立影评人的选择。该单元争议来自《金陵十三钗》的遗珠。
相较于其他入围影片,险些入围的《金陵十三钗》有着投资大,制作精,和商业性强等优势,得以成功躲避入围。但就该片水准而言,绝对是本届金扫帚奖最大赢家。当大众品味与影评人视角平行,影评人的呼吁起了补充作用。在电影发狂、李摩诘和赛人三位评委强烈建议下,金扫帚奖主办方进行复议,增设了“评委会特别奖”,二十七位独立影评人最终以十八票赞成,六票反对和三票弃权让《金陵十三钗》实至名归。
《金陵十三钗》获金扫帚奖评委会特别奖一事引发网民论战,但从程序上来说,该评委会奖完全公平正义。和《英雄》一样,《金陵十三钗》是部价值观完全扭曲的电影。如评委之一@皮三动画所说,“电影可以不讲道理纯娱乐,但不能讲邪恶的道理,从早年《英雄》的为了天下可以杀人,到十三钗的牺牲妓女救学生,表面上讲人权,骨子里是体制的嘴脸。”此外,《金陵十三钗》主创误以为只要跟“南京大屠杀”背景沾边,就会在国内外获得天然的口碑。这暴露了片方的投机犯嘴脸。没有高超的技艺,可信的故事和普世的思想,这样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成了一扇哗众取宠的彩窗。其发行方愚蠢的霸权和宣传方在北美名利双失后的狗急跳墙都让人看到了奸商嘴脸。
从前的张艺谋傍政治,现在的张艺谋两头傍。傍政治时代的张艺谋无可厚非,因为那个时代谁也并不比谁崇高,何况他还拍出过没有邪恶道理的电影。拜金时代的张艺谋成了帮闲、帮腔、帮凶,自打拍出《英雄》那天起,张艺谋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人唾弃。《金陵十三钗》这样的电影不能入围金扫帚奖是历史性遗憾,主办方能够及时补正,在维护程序正义的同时,以增设评委会奖形式补遗,体现了主办者天然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程序公平正义的本能。
金扫帚奖影响力逐年递增,对中国电影的鞭策作用愈发明显,正是源自草根和精英的集体批判让各种投机犯无所遁形。然而大奖过后留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仍是一个硕大的问号:下一年,中国电影还会有多烂?(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